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世博会上的中国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 09:00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世博会上的中国面孔

  50个中国人,30秒宣传片,虽然是放给外国人看的,其实中国人更有好奇:他们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国形象?《走读世博》将用跨越百年的世博历史影像,回顾中国形象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更新。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大国,开世博会,中国不参加,这个“世”字就要打折扣。159年前,英国办第一届世博会,尽管中国官方没派人,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还是十分积极,他收集了许多中国艺术品和传统商品运到伦敦,由英国贸易委员会负责布展,陈设在悬挂 “CHINA”牌匾的展厅里,也算应了“万国”的名头。

  英国人对中国的丝绸、瓷器、花伞非常喜欢,世博会开幕第一周,维多利亚女王参观了中国展厅,大为赞赏。可这是对“物”,对“人”,评价就截然不同。很多人都熟知首届开幕式油画中那个中国人侧影的故事,我在《维多利亚女王传》发现了对世博会开幕式更为详细的记载:

  “六百人的唱诗班齐声歌唱《哈利路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突兀的事情。就在那一刻,一个中国人,穿了全副的国服,进入本堂的中央,慢吞吞走向女王他们去,向陛下行礼。”

首届世博会开幕式油画,中国面孔出现在右侧显著位置
首届世博会开幕式油画,中国面孔出现在右侧显著位置

  《维多利亚女王传》出版于1921年,作者是英国人里敦·斯特莱切,我手头的中文版是卞之琳翻译。我们接着看传记里对那位中国人的描写。

  “女王,很感动,一点也不怀疑,认他是一个大官;到列队巡游的时候,上边发布命令说,因为“天朝”没有代表到场,应把他列入外交人员队。因此他极其庄重的紧跟在大使们背后。后来他不见了,下流人中谣传他不是什么官,只是一个骗子罢了。可是从没有人真正知道那张黄面孔无比的泰然自若后潜伏的什么诠释。”

开幕式后,女王夫妇接见各国来宾,中国身影在画面中央偏下位置
开幕式后,女王夫妇接见各国来宾,中国身影在画面中央偏下位置

  事实上,在美国好莱坞塑造付满洲和查理陈之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媒体固化成一张“黄面孔”了。一方面,中国官员、商人、劳力去往海外,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塑造了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外国人来到中国,将各种或真实、或扭曲的印象,填充增补到一个无形的“中国形象素材库”中。1851年,英国画家亨利·爱德华观察了世博会上的中国参展者,绘有一幅彩色讽刺画,159年过去,重看此画,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愤懑憋屈吧!

1851年英国媒体上刊登的中国人形象
1851年英国媒体上刊登的中国人形象

  参考阅读:

  1 《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1840-1876》,[美]马森著,杨德山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

  2 《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1844-1949》,张明编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年版;

  3 《维多利亚女王传》,[英] 里敦·斯特莱切著,卞之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