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走读世博 > 策划:《走读世博... > 正文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水晶宫与电视的诞生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人电视直播了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事实上,1900年巴黎世博会就展出了法国人发明的“电视”。经过英国人在伦敦水晶宫内的实验探索,德国人率先播出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实况电视。
除了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一位幸运的比利时工程师把发电机的接线弄反了,从此“发明”了电动机之外,也许,世博会真的没有发明什么高新科技成果。世博会没有发明电话,是贝尔一研制成功电话,就赶紧送到费城世博会;世博会没有发明留声机,是爱迪生把改良后的留声机送到了巴黎世博会;世博会也没有发明电报、电梯、机器人……世博会不是发明实验室,也不是科技产品展,世博会是人类每隔一段时间举行的、盘点和检讨人类文明成果得失的总结会。
在一百多年前的世博会上,人们十分相信科技进步会自动带来社会进步,所以,与声、光、电有关的发明始终是热门展品,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法国人发明的感应线圈,展品说明牌上写着:“感应线圈:可以把低的直流电压变成几千伏的高电压。巴黎电学器械厂技师鲁姆柯夫1851年发明”。这个感应线圈,成为以后霓虹灯、日光灯、电子管、显像管的鼻祖。不过,那时候摄影术正在完善中,电话也没有发明,更别提传送活动图像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出现了一件叫做“电视”的展品,但仅仅是个名称,距离今天我们熟知的电视,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
1925年10月,英国的约翰·贝尔德把一个木偶的图像,传送到另外一处的显示器上,几年后,贝尔德又把伦敦的活动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本来,贝尔德只能靠四处借款来维持实验,他的初步成功让世界各地的投资人看到了商机,纷纷给予经济支持。
在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及推广历史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投资人的力量,他们怀揣游资,在世博会、展览会、报纸的新闻版面上四处寻觅,希冀发现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他们是最现实无情的利润追逐者,也是最敏锐耐心的成果哺育者。不过,长远来看,全社会对自由创新精神的鼓励,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普遍较高的国民科学素养,才能营造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才能维护发明者的经济权益,才能长期保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力。
1933年 ,约翰·贝尔德把自己的电视实验室搬进了位于伦敦南郊的水晶宫。
英国历史上存在两个水晶宫。1851年世博会闭幕后,组委会按照之前规划,拆除了水晶宫,把海德公园“还”给了公众。因为这是一幢和以往石头砖块宫殿完全不同的革命性建筑,本来就是按照设计图纸预制拼接的铸铁框架和玻璃,拆除下来异地重建就很方便。1854年,迁建后的水晶宫在伦敦南郊辛顿汉姆落成,维多利亚女王出席了开幕仪式,它作为伦敦的文化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
顺便说一句,现在流传的很多水晶宫图片,拍摄的都是1854年后的水晶宫,其区别标志,就是新的水晶宫在南北两端各有一座高塔。贝尔德的电视实验室搬到水晶宫之后,就在南塔上架设了电视发射和接收天线,进一步开展他的电视研究。(未完,待续)
参考阅读:
1 《英伦艺术走看》,朱纪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疯狂实验史》,[瑞士]雷托·施奈德著,许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3 《英国影视制作基础教程》,[英]克里斯·帕特莫尔著,李琦 冯文静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