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走读世博 > 策划:《走读世博... > 正文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活人和武器曾是世博热门展品
一百多年前的世博会,土著活人、枪炮武器居然能在世博会场登堂入室,当时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看得津津乐道,无人提出异议。
早期世博会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得益于开疆殖民、贸易拓土的黄金岁月。从十五到十七世纪,一艘艘满载梦想和火枪的远洋帆船,在大洋大海驰骋,凡是西方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大陆或岛屿,都被殖民者“发现”并拥有了。于是,随后举行的一届又一届世博会上,“被征服”的土著人连同他们的房屋、渔网、乐器,一起被整体搬移到世博会场,供好奇的公众一睹真容,当时很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1889年巴黎世博会,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听到来自爪哇岛的土著音乐,从此激发印象派音乐的灵感,画家高更则在世博会民俗村里,看到来自塔希提岛的土著女子热情奔放的无上装舞蹈,萌发了对强烈原色的迷恋,塔希提女子成为没有受到文明社会侵袭的新的审美偶像。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有一个专门的“人类学宫”,设置了十几个反映土著人生活和习性的“活人村”,这些村子的居民都是千里迢迢从各国列强的殖民地搬迁过来的。有一位来自南美玻利维亚的25岁青年,身高9英尺(约2.74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人,成为参观重点。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主办方组织了“文化人类学日”展览和比赛,让非洲黑人、印第安人、菲律宾人、土耳其人等成为活展品,并相互比赛爬竿。后来的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这些展览实际上借科学来说明人种优劣,宣传种族歧视,为帝国主义扩张合法化开了先河。
那是一个地理学、人类学、博物学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部分人凭着科学的名义,就能把另一部分人当做活展品的年代,参观者也不以为怪,反而是抱着开眼界、长见识的心态热衷于此。直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组织者才正式宣布,不再举办“殖民地展”。 “殖民地展”的终结,实质上是与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浪潮密切相关的。当然,世博会只是时代的投影,本身解决不了园区之外的奴役与不公,但借助世博会的聚焦和放大效应,人们能够更广泛地讨论如何去应对问题。
除了把“人”当做展品,早期世博会还有一样风光一时的展品,那就是武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结束前两天,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特别指出美国人把左轮手枪作为展品送到伦敦,他在信中描述了英美两国在展品方面展开的微妙竞争,“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博览会上得了头奖,并且在各方面战胜了他们。”
美国人带来了枪,德国人则送来了炮。1867年巴黎世博会,克虏伯公司展出了可以发射1000英磅弹丸的钢铁大炮,1876年费城世博会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德国克虏伯送展的巨炮更是连续成为两届世博会体量最大的展品,博得了参观者的赞叹。杀人武器居然能在世博会场登堂入室,是科技崇拜,还是国力炫耀?反正当时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看得津津乐道。
十九世纪末期的清王朝,已经是德国克虏伯大炮的长期客户。1905年,清政府派出五位大臣到欧美考察,戴鸿慈在德国专程参观了克虏伯大炮厂。历经甲午海战、百日维新、庚子之乱的巨大变局,当时的中国朝野不再幻想光靠坚船利炮就能安邦强国,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德国工人的工作报酬和生活待遇,对克虏伯工厂提供的工人住宅、食堂、游戏厅、阅览室大为赞叹。1906年,出使欧美的五大臣在意大利参观了正在举行的米兰世博会,实业家张謇负责中国的参展事务,获得了好评。大臣们提出“仿外国赛会之例”,在中国举办博览会。一百年前的世博会,真是一场列强的盛宴,也是科学的春天,可惜,世博会上中国始终不是主角,反而是因为送去展览的烟枪、小脚而被归入野蛮落后国度。
不过,这次考察的重点不是世博会,也不是克虏伯大炮厂,五大臣出洋之前,光绪皇帝交代的任务是:“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大臣们回国后,交出一份“考察宪政报告”,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并且还指出“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开了眼界的清朝大臣们意识到,只靠科学技术救不了大清王朝,何况当时的体制不是酝酿科学的土壤。
一百年后,中国的国家实力、科技水平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在国外风行了一个半世纪的世博会首次来到中国时,为了让中国人了解这个陌生的概念,很多宣传者着重强调了电话机、留声机、电梯等科技产品与世博会的关系,久而久之,很多人误以为世博会就是高科技展。其实,现代世博会对参展展品的要求,早就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高科技为例,科技发展政策、科研创新氛围、国民科学素养、科普教育投入等等,才是我们要通过世博会讨论和推动的重要议题。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 《文化人类学》,[美]威廉 A 哈威兰著,瞿铁鹏 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 《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张箭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近代化》[德]乔伟 [中]李喜所 刘晓琴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