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排队-早该完成的礼仪常识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09:20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文明古国的排队难题

  看到园区内越来越组织有方的运行秩序,看到绝大多数认同排队规则的世博游客,我想,这次世博会办得很值得,只是,花这么大代价,来完成早该由社会和家庭完成的礼仪常识教育,真是一笔最悲哀的投资。

  排队是个算术问题,世博园里总共有两百多个场馆,每天进园总人数只要超过三百位,那就要按先来后到排队。世博园进馆是这样,去银行交水电煤也是这样,文明世界都这样。不排队怎么办?划拳,比谁的后台硬,还是拉到空地上搏斗,谁狠谁先进?想来想去,排队恐怕是最科学公平的办法啦。

  偏偏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排队成了一个大问题。就在《走读世博》的留言栏里,就有很多读者议论排队。有人说组织方忽悠,开动宣传机器让人来,来了以后居然要排长队;有人说护栏太少,不够紧密,导致插队钻栏杆屡禁不止;有人说绿色通道没人性,孕妇幼童不照顾,大热天让他们排队去?!前几天,有的世博场馆动用了武警,引领进馆的观众排队入场,说是队伍前面没人压着不行。文明古国,遇到了排队大难题。

4月20日,英国馆门前的排队处
4月20日,英国馆门前的排队处

  4月20日,是上海世博会第一次“综合演练”。早上,我在世博园区入口安检的地方,见证了第一批 “测试者”的到来。安检大厅内,大多数人安静而期待,也有些人性急地往前挤,稍有摩擦就爆发言语战,到最后,往往以抱怨责骂主办方组织不善告终。我心里想,今天是20万,还全部是有组织发放测试门票的,怎么说都是“请来帮世博园测试检验一下的自己人”,以后到了正式开园,那该怎么办?

  现在是网络时代,口口相传的力量也很强大,试运行那几天的秩序、卫生、餐饮状况,让那些已经持票者和观望者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五月份正式开园的头几天,游客人数始终徘徊在低位,甚至出现了全天入园88900人的纪录。是组织不善,还是游客素质,让中国的第一次世博会开始就遭遇冷落?

开园一周后的英国馆
开园一周后的英国馆

  虽然上海世博会的七千万人次游客总量只是预测,我相信组织者心里也是着急的。想想1970年的日本大阪,原来预测来3000万人,没想到参观者热情高涨,最后统计来了6420多万游客。40年后的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还能落后不成?终于,三周之后,人数开始扶摇直上,每天入园人数基本稳定在30万以上。这时候,人多人少已和组织方的宣传已经没有关系了。媒体每天报道游客总量,就是一个客观统计数字,我看不出有什么硬性招徕的味道,而地铁、公交实时播报入园人数,更是提供了游客自主选择的参考。

  我觉得,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水平在动态变化,从最初的预估不足,到后来的见招拆招,再到现在的主动应对,让人看到组织者的学习、回应、进步的清晰路径,也看到了园区内的文明执政、平等互动、人性化管理,有可能推而广之,在整个城市和国家成为常识。这,就是世博会带给中国的珍贵价值。

本届世博会的蓝白色排队栏杆
本届世博会的蓝白色排队栏杆

  国际展览局章程规定,像上海正在举行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会期就是6个月。因此,很多届世博会的最大客流量,都是出现在临近闭幕时。像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10月9日入园71万6千人;1970年大阪世博会,9月5日入园83万5千人。看着如今的园区排队景象,上海世博会真要达到这些惊人的数字,园区里将会怎样?

  《走读世博》第二期,我就写了历史上的世博会是怎样排队的。我不认同有的朋友指责世博组织方导致园区秩序混乱,而不去思考背后的礼仪缺失和教育失败。我们不是古老的文明大国吗?为什么人多就要拥挤混乱?为什么没人的时候就要翻越栏杆?试运行的时候,没有几个馆门前有坚固的排队栏杆,为什么现在会发展到要动用武警维持秩序?世界通行的老残病弱绿色通道,为什么会一步步变成严防死守的不信任通道? “人多时就要按秩序排队”这种常识,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居然会遭遇挑战?

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提供了实现社会公平的案例
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提供了实现社会公平的案例

  这些疑问,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答案。园区内的现象,只是园区外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延续。这次世博会,检验的不只是普通公民的礼仪教养,只把目光盯住排队乱象,实际上模糊了焦点问题。这次世博会,实际上从一个侧面检验的是,这些年来政府与公民有没有建立良性互动的正常关系,公平和正义有没有成为社会公认的行事准则,城市有没有一视同仁地对待来自全国城乡的国民,学校和家庭有没有把学生当做共和国公民进行培养,甚至,检验的是我们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真实效果... .。。检验结果天天在世博园区现场揭晓,令人喜忧参半。

世博会是实现大国梦想、培养现代公民的途径之一
世博会是实现大国梦想、培养现代公民的途径之一

  看到园区内越来越组织有方的运行秩序,看到绝大多数认同排队规则的世博游客,我想,这次世博会办得很值得,至少可以让大家来复习一些常识:比如排队不是贫穷年代物质匮乏的象征,排队也不是上当受骗浪费时间,只是中国人太多,要先来后到,如果不想排,可以先去别的地方逛逛等等。只是,花这么大代价,来完成早该由社会和家庭完成的礼仪常识教育,真是一笔最悲哀的投资。

推荐三本书
推荐三本书

  好,推荐三本书:《大国的兴衰》、《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怎样做大国》。《怎样做大国》的作者薛涌在书中写道:“做大国的目的是做大民,让中国人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有价值。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才能对国际社会和人类文明作出真正的贡献。”

  如果中国还有下一次世博会,衷心希望排队已经不是问题,“大国”的“大民”们,更多地是评议讨论展会投资是否超出当年财政预算、办博资金的筹措运作是否公开透明、园区规划对市民生活质量有无提升、各个展馆是否完美阐释世博会主题、园区内有没有开通针对青少年的专家导览... .。。在那时候,当我们回想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心中一定会充满对历史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信心。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和军事冲突》[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 王保存 王章辉 余昌楷译,朱贵生审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2《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德]托马斯·海贝勒 君特·舒耕德著,张文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3《怎样做大国》,薛涌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