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走读世博 > 策划:《走读世博... > 正文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谁是温哥华的城市主人(下)
现在,温哥华半数以上居民的母语不是英语,华裔居民人数已经超过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不过,温哥华市强调自己的多元文化特质,没听说要市民学会莎士比亚时代的500个古英语词汇和900句普通话。
吉姆·帕迪森、帕特里克·雷德和省政府、市政府的官员一起,在各种场合反复演讲,列举世博会的意义和作用,说明资金来源和赢利模式,宣传福溪改造计划的好处,最后,竟然获得95%的市民支持,世博会动议终于获得多数通过。
有些城市的行政管理者会觉得,既然办好事,哪容得那么多口舌和程序,多没有效率!但这样办事,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真正途径,花多点时间,保障的是公平正义,收获的是人心(背后是选票),很难发生大笔一挥、穷凶极恶的推土机上阵的多方共输结局。
2006年冬天,我注意到他们开始建造一个冬奥会轻轨站台,2008年夏天我特意再去看同一个站台,果然,还在装修呢。当地人笑称,慢着呢,有的工程还没开工,先给工人造宿舍,每年还要保证休假,造到一个阶段,就要进行质量检测,一条路修五年很正常。
此言不假,我在去冬奥会所在地惠斯勒雪山的路上,果然见到了那条“修了五年”的海天公路。看着工地的施工组织和整洁环境,我由衷地想,一旦修好,就是一条百年好路。
扯远了,从百年大计的“海天公路”再回到1986年前后的福溪。温哥华世博会的几乎所有场馆,都布置在福溪四周,世博会后,福溪南岸的土地,用于建设号称“北美最环保”的居民社区,前年又成为2010奥运村。世博场地的四分之一,用于建造公园,并修建了一条专为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士使用的海滨走廊。
过去二十五年来,温哥华人口增速很快,大量移民涌入,温哥华人大多把原因归结于世博会对城市知名度和市民居住质量的提升。根据官方统计,这些人口增长,主要出现在举办过1986温哥华世博会和2010冬季奥运会的福溪沿岸。
现在,温哥华半数以上居民的母语不是英语,华裔居民人数已经超过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不过,温哥华市强调自己的多元文化特质,没听说要市民学会莎士比亚时代的500个古英语词汇和900句普通话。
在UBPA温哥华案例馆参观,我对展板上的一句话很有感慨:“对于温哥华而言,“绿色”不是时尚,也不是装饰或点缀,而是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历史和理想的真实描绘... .。。”。
我想,当市民能够成为城市的主人,能够对于自己城市的未来作出决定,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优质生活时,“绿色”,就不是GDP,也不是汇报数字或升迁政绩,而是关于我们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天幸福生活。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上海城市的发展和转型》,上海市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2《上海社会发展三十年》,袁志平 崔桂林 郭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