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新加坡馆回应批评称将改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 17:46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新加坡馆如何回应外界批评

  看着新加坡馆正在上演的“城市交响曲”,我想哪天再去排队看看新加坡馆,倒不是怀着那种“看看他们怎样整改”的心态,而是想再去现场体会一下,新加坡富有特色的社会管治模式,为何能如此回应来自民间的声音?

  今天,新加坡一家报纸刊发读者来信《世博,让旅游更烦躁》,直言不讳,批评上海世博观展秩序,摘要如下:

  “我不太习惯腰部老是给别人的手背搭着,或者有人总是有办法从我大腿侧边找到缝隙钻过去。上海世博人太多,秩序和礼貌都抛到脑后... ... 看上海世博,可谓世纪之搏,每天都在争、抢、斗。渐渐的,我学会“放下”。后面有人推挤,我回头说:“你要挤过去吗?请吧。”看到健壮成年人假扮残疾人士坐轮椅行绿色通道,当作华人的羞耻也好、竞争性也好、求生意识也好,一笑置之。这样,好过一些。新加坡人不能以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逻辑思考去面对上海世博的种种现象。”

  文章内还有比上述文字更难听的话,我个人觉得有些确是事实,有些就不很恰当。

游客用白纸板捕捉新加坡城市美景的变幻投影
游客用白纸板捕捉新加坡城市美景的变幻投影

  世博会是公众活动,公众入园体验并在各种场合评说世博,也是世博的一部分。这种评说,有的是对东道国的,有的,则直接对准本国国家馆。

  6月份以来,新加坡报纸连续发表读者来信《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令人失望》和《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的确令人失望》。三天之前,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咨询顾问团队的主席在《联合早报》发文,《“观棋不语看世博” ——我如何评价新加坡馆》,在赞扬了新加坡馆“音乐盒”外形后,用“吓个正着”、“惊魂甫定”、“隐隐作痛”等心理感受,把馆内一切展项悉数批评一通。

  昨天,《联合早报》又刊发社论《新加坡馆可以更精彩》,力挺批评者意见,敦促组织方改进。社论说,“也许批评者的看法不尽全面,但却是衷心之言,出发点无非是希望自己国家的展馆能够做得更好。他们的观感告诉我们,旅游局的主观愿望和展馆实际呈现所得到的效果是有一段距离的,应该尽量抓紧时间设法改进与弥补才对。”

批评者指出展馆内文字太小,影响阅读
批评者指出展馆内文字太小,影响阅读

  几周前,我也排队参观过新加坡馆。平心而论,自己的观展体验并没有那么糟糕。一进展厅,至少我没有感觉到批评者所说的赞助商广告喧宾夺主。也许是没有在那里生活过的缘故,我陌生好奇的眼光,只是“选择性关注”新加坡建设城市美好生活的展项,新加坡人天天耳闻目睹的赞助商品牌标识,也许被我“无意识过滤”了。

  而《联合早报》社论特意批评的“展板文字太小”,在我看来,只要静心品读,这些细致翔实的数字,足以系统反映新加坡迈向宜居城市的历史步伐。何况,还可一张张摄下照片,以便日后需要时慢慢查阅。

增加公共道路,严控私车数量,展板数据呈现出典型的新加坡管控模式
增加公共道路,严控私车数量,展板数据呈现出典型的新加坡管控模式

  走在新加坡馆内,我基本是细读城市发展数据、粗略感受展馆气氛。世博会本来就是各取所需,有的幼童觉得音乐互动环节“蹦蹦床”好玩,就跳上去使劲蹦跶,有的少年人觉得环幕MV的主角帅酷真善美,是人间极品,尖叫两声,即使对我这样不通时尚的人而言,也要比“呜呜祖啦”悦耳动听。

  不过,对这部环幕MV我倒是和新加坡国内的批评意见有同感。《“观棋不语看世博” ——我如何评价新加坡馆》一文说,“只见开场之前又是赞助商的广告,紧接的就是我们国宝级歌手们徐徐抒发个人情怀的这支MV。在现场观看这个大型MV时,才真正感受到MV的内容和其他项目呈现的主题确是有些格格不入。”

  如今的世博园,环幕电影成了大热门,谁家的屏大,大得包天包地,大得三维立体,就能吸引游客没日没夜地排队,实在是一大奇观。至于放映的内容是什么?与世博主题有何关联?这个馆还表达了什么观点?似乎没有太多人讨论和关心!好吧,这就是世博,几千万人来,萝卜青菜,几千万张嘴点评,各有所爱。

环幕电影表面酷炫很容易,真要有打动观众的内涵就很难
环幕电影表面酷炫很容易,真要有打动观众的内涵就很难

  那么,七嘴八舌说完之后,又怎么样呢?这些天,一直有朋友和我交流,世博给中国、给上海留下什么?且让我们看看围绕新加坡馆的这场批评风波,再品味一下“城市交响曲”的展馆主题,也许能从中得到启示。

  众多新加坡学者、教师、创意人在公开批评新加坡馆的文章里,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习”。那位“心中有些许隐隐作痛的失望”的咨询顾问团队主席希望大家在批评的同时,“作为新加坡的每一个份子,也能重新思考做为小国寡民的我们,如何从这次别人的经验和作品里学习到更多未来国家发展和提升全民素质的深层意义。若日本国民从七十年代的大阪博览会所汲取的养分足以让一代的日本国人受益不浅,那这次有机会游览上海世博的许多新加坡人,或许也可借鉴日本国民谦虚学习的这个心路历程,把这次对新加坡馆的期许和失望当成是另一个全民集体学习的宝贵经验和驿站。”

  作为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的组织方,新加坡旅游局在6月17日公开回应,表示注意到坊间批评,在保持馆内受欢迎展项的前提下,将对展览进行改进,并已采取了一定措施。新加坡旅游局公布了五条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增加50%的讲解员,以便与参观者更多交谈,解释各展览品的特色和背后的故事,还有就是将推出新剪辑的环幕MV录像,展示新加坡的城市重建和新的滨海湾,以更好契合本届世博主题。

新加坡馆采用了“音乐盒”外形设计
新加坡馆采用了“音乐盒”外形设计

  作为旁观者,看到围绕新加坡馆发生的鲜活故事,我想哪天再去排队看看新加坡馆,倒不是怀着那种“看看他们怎样整改”的心态,而是想再去现场聆听,一曲现代“城市交响曲”是如何在新加坡馆上演?想再去体会一下,新加坡富有特色的社会管治模式,为何能如此回应来自民间的声音?没有强词夺理,多的是心平气和,没有上纲上线,讲求平等讨论,没有遮瞒欺骗,只是就事论事...。这样的氛围,不仅能办成事情,还能避免伤害人心,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通过184天的上海世博会,不仅应该研究场馆建筑外形,不仅应该实践节能减排科技,还应该借鉴吸收全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应该普及落实那些事关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推而广之,一事一感悟,一天一进步,也许,184天过后,我们会发现,世博会想要留下的,其实我们已经拥有。

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有诉求,所以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有诉求,所以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好,一位刚刚参观过上海世博的新加坡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说得意味深长:“回想自己在世博园区放下了戒心,对园区内茅台酒专卖店卖的不会是假酒或劣等酒丝毫不怀疑。园区内售货员、餐饮服务员服务态度甚好,售卖的货品也货真价实。“世博”这块金字招牌背后的信誉保证,带给我们的是连在机场也难以比拟的美好购物体验。加上园区内处处井然有序,无时无刻保持在清洁美观的状态,此时的脑海里竟幻想自己置身共产主义的乌托邦;世博园区霎时越变越大,扩散至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 《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1965-2000》,[新加坡]李光耀著,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部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3 《和谐社会散议》,邓伟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