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6939年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 13:31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如果只是留下几座标志性建筑或是一片人气兴旺的商住区,似乎还不能概括一座城市世博遗产的真正价值。宽容的气度,仁厚的胸怀,多元的文化,才是世博会在纽约留下的无形遗产。

  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人们向五千年后的世界发出了一个疑问:6939年的世界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爱因斯坦担心的相互杀戮是否真的会定期发生?可能毁灭人类的,真的只有战争吗?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反战雕塑“和平”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反战雕塑“和平”

  一本名为《没有我们的世界》的全美畅销书,提供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书中想象出一幅人类因为环境灾难而瞬间消失的虚拟图景:核电站因无人管理而失控泄漏,老鼠被辐射后壮如蛮牛,甚至打败了从动物园中逃逸的猛兽。但几千年过后,地球的自我修复机制产生作用,人类活动强加给自然的痕迹将慢慢消失,地球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令人惊奇的是,作者艾伦•韦斯曼居然在书里提到了1939年世博会的波兰骑士雕塑。我连续乘车十几小时,进入弗吉尼亚州的大山深处,专程拜访了这位远离都市喧嚣的幻想作家。

  “我为什么要写波兰国王雕塑?是因为5000年后,一切人造物都该坍塌风化了,只有这尊青铜骑士,俯瞰着重新变成沼泽的中央公园。”韦斯曼先生常年为《纽约时报》撰写评论,对纽约的世博会遗迹非常熟悉,他更是对二十一世纪的世博会充满期待:“无论是在欧洲的富裕国家,还是在非洲的贫穷国家,或者是亚洲的飞速发展国家,我们会遇到同样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我希望世博会能让我们找到解决人类危机的方法。”

战争让这座雕像留在纽约中央公园
战争让这座雕像留在纽约中央公园

  1939年世博会期间,最现实的危机并不是环境问题,而是战争。虽然战火没有燃烧到北美,烟云却已笼罩纽约。世博会还没结束,纳粹德国攻占了波兰,这尊塑像没法运回它的祖国。大战结束后,波兰政府决议把雕像赠送给纽约市,感谢战争时这座城市为波兰流亡者提供的庇护。

  1964年,纽约再次举办世博会,地点仍旧在1939年的世博园区,也就是今天颇为有名的法拉盛公园。我在当地历史学者的陪同下登高远眺,只见一个硕大的不锈钢地球模型,半露在浓密绿荫丛中,在六月艳阳下闪闪发光。这座1964年世博会的标志性雕塑,曾经出现在各种各样关于纽约的艺术作品中,甚至有中国歌手前来为MTV取景。不远处,一座风格前卫的高大塔楼同样引人注目。这是1964年世博会时的纽约州展馆,观众可以在地面镶嵌的巨幅纽约州地图上行走,丈量每一条高速公路和周边的城镇。在摄制组搜集到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意犹未尽的参观者乘坐电梯,登上类似飞碟的观光平台,世博园区尽收眼底。

绿树掩映中的1964年纽约世博会会址
绿树掩映中的1964年纽约世博会会址

  在得到管理部门特许后,我有幸进入这座已经废弃的纽约州馆探访。陪同的纽约公园管理局克劳恰克先生坦然相告,在好莱坞影片《黑衣人》(MIB)中,编剧开了个大玩笑,居然把这个展馆说成是外星人利用世博会,留在地球上的秘密飞碟。想到电影里外星人奋力攀爬进飞碟、一条甲虫尾巴还露出半截的搞笑场景,我想起了另一部由“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主演的影片《爱在世博会》。这部轻松幽默的电影,类似世博园区导游推介片,讲述了两对男女青年在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上一见钟情的故事,他们最后相见的地点,是在那届世博会著名的太空针平台。

“猫王”电影《爱在世博会》海报
“猫王”电影《爱在世博会》海报

  1939年世博会,实现了电视直播;1964年世博会,展出了个人电脑,这两项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成果,都是从纽约的世博会上走向了世界。然而,对纽约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世博会对城市文化的推动。有人希望波兰国王雕塑千年屹立,有人把世博会场馆戏说一番,还有人四处筹资,想把纽约州馆改造成新的展览场馆… …也许,这就是美国人对待世博会遗产的复杂态度。如今,世博会举办地所在的皇后区,吸引了众多西班牙裔、华裔等人士定居生活,是全美语言种类最多的地区,成为纽约多元文化的重要象征地。

走读世博:6939年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纽约爱丽丝岛移民博物馆“你从哪里来”雕塑

  纽约的发展,到底与世博会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只是留下几座标志性建筑或是一片人气兴旺的商住区,似乎还不能概括一座城市世博遗产的真正价值。宽容的气度,仁厚的胸怀,多元的文化,才是世博会在纽约留下的无形遗产。今天走在纽约大街上的人们,像詹姆士•李普这样曾与世博会有一面之缘的人越来越少,但世博会留给纽约的遗产,已经被整个城市悄然继承与默默光大。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没有我们的世界》,[美]艾伦·韦斯曼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纽约老房子的故事》,朱子仪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