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开往早期世博会的中国航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 16:42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中国人在世博会舞台首次亮相不久,上海黄浦江成为亚洲最繁忙的商业水道。外国军舰、定期班轮、本地筏子舟楫来往,汽笛声伴随着江涛呜咽,响彻百年潮起潮落。

  1850年的春天,一份广邀天下各国、共参世博盛会的邀请,从伦敦出发,沿海路辗转到上海。此时的上海,已开埠七年,尚处于一座巨大城市的婴儿期,外国租界内外国人的总数是210人,但已与泰西声气相通,潮汐呼应,在未来,它将成长为光荣与屈辱、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矛盾都市。

  广东商人徐荣村在外滩一家洋行做“买办”,得悉英国“赛会”消息后,他以个人身份寄去几束湖丝(产于浙江湖州的生丝),成就了中国与世博的首次接触。1851年5月1日的世博会开幕式上,就在唱诗班高歌《哈利路亚》时,一个穿着华丽服装的中国人走到维多利亚女王面前行礼。女王感动之余,吩咐把他作为“天朝的代表”,列入外交人员队伍。这个场面,被凝固在一幅油画里,至今陈列在距海德公园不远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女王传记中说,“后来他不见了,下流人中谣传他不是什么官,只是一个骗子罢了”。这是中国人在世博会舞台的首次亮相,意味复杂。

水晶宫世博会上,女王和丈夫接见各国来宾
水晶宫世博会上,女王和丈夫接见各国来宾

  在湖丝送往伦敦参展的一年之前,英商轮船公司刚刚开通上海-香港定期班轮,较早前,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与上海已在不平等条约下被迫开埠通商,上海与伦敦间早有往来。水晶宫世博会开幕那年的英国,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54%,成为世界上首个进入城市化的国家,水晶宫里展出的蒸汽机,正在英国各地嘶吐着骇人的白烟,带动纺织机、煤矿抽水机日夜工作。

  万里之外的上海黄浦江畔,原本就有手工织布的传统,元代黄道婆从海南岛带回的织染新法,促进了上海的棉花种植。上海开埠之后,质优价廉的西方机器白布,迫使低效率生产的手工织布积压贬价,反之,中国湖丝也制成各种饰料出现在欧洲贵妇身上。

  上海的沿江码头,一头紧接着长三角、长江沿线、中国腹地,另一头,连通着欧洲、美洲、东洋,黄浦江成为亚洲最繁忙的商业水道。外国军舰、定期班轮、本地筏子舟楫来往,各种声调的汽笛声伴随着江涛呜咽,一直响彻百年潮起潮落。

徐荣村本人没有参加水晶宫世博会
徐荣村本人没有参加水晶宫世博会

  著名的水晶宫世博会之后,英国人试图以10年一届的频率,延续水晶宫的荣光。可惜好事多磨,先是因为展馆建造周期延误,后因女王的丈夫、首届世博会的发起人阿尔伯特亲王病逝,伦敦世博会推迟到1862年举行。同一年,也许就在荣记湖丝登轮的那个码头,一个名叫王韬的失意文人乘船逃离上海,前往欧洲。刚刚发生的“上书太平军”事件,让这位有“海外关系”的文人踏上了长达23年的流亡路,并为中国人传回了最早的关于世博会的讯息。

  1867年,王韬先后游历法国巴黎正在举行的世博会会场,以及英国伦敦迁建后的水晶宫。在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的《漫游随录》中,他这样写道:“(巴黎世博会)开院之日,通国民人,列邦商贾,遐迩毕集,均许入而游览,来往无禁。”“(伦敦水晶宫)玻璃巨室,土人亦呼为‘水晶宫’,在伦敦之南二十有五里,乘轮车顷刻可至。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属,雾阁云窗,缥缈天外。”游历欧洲之前,王韬已在上海和香港见识过一些西方事物,但有机会亲身观察世博会,还是让这位著名的《循环日报》主笔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王韬参观的迁建后的水晶宫
王韬参观的迁建后的水晶宫

  不过,王韬听闻世博会上的中国珍品,皆由“法驻京公使伯君”代表中国选送,参展前在国内“创设采珍大会,凡中外士商有瑰奇珍异之物,皆可入会,过关许免其税。”确实,这一年的巴黎世博会是外国人把持中国参展的开始,直到1905年的38年间,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一位代表中国掌管海关要权的英国人,共组织了中国商品的38次出洋参展。

  这一年,还有一位亚洲来客也参观了巴黎世博会,他就是日本人涩泽荣一。相比王韬大段记述世博会房屋形制,涩氏对西方工业与商业成就“大为震惊”,他决定留下来,继续考察欧洲工业,并形成了以夷为师、以工商振兴日本的全新思路。历时两年的考察结束后,他与王韬在各自国家的个人命运截然不同,而中国与日本,也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的日本杂技表演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的日本杂技表演

  还是在1867年,江南制造局由虹口迁至高昌庙,江南二号船坞开挖,打造中国航船的梦想在这里起步。中国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在14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船坞会成为上海世博园区的一部分。

  1867年,容闳正式提出招募幼童留美。1871年(清同治十年)6月6日,上海至伦敦之间的海底电线正式通报,《字林西报》馆收到伦敦传来的第一份电报。1871年12月28日,《纽约时报》刊载发自伦敦的电讯稿《大清国将向英美派遣留学生》。第二年夏天,中国幼童们正是从上海启航远航。徐荣村的侄子徐润,以商人的身份为120个赴美幼童作了担保。

  正是这一年,上海吴淞口左岸的吴淞灯塔落成,从同治四年就设立在此的油灯矮屋被推倒,当心中忐忑不安的幼童们眼见中国的海岸线渐行渐远时,他们是否曾想象,中国航船将驶向怎样的时代?

今天的江南厂二号船坞
今天的江南厂二号船坞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资料来源:

  1《漫游随录》,王韬,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本,上图善本书库;

  2《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阿兰·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7年版;3《孤独的外来者——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赵长天,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