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之六:园区偶遇世博达人李乐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 09:40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世界有多大,世博会就有多大;地球有多小,世博园就有多小。5月2日下午,阳光炽烈,我想要碰碰运气,去看气象馆有没有彩虹。这个馆每隔一会儿,遍布外墙的小喷嘴,就嘶嘶地向外冒水雾。我已经在早上、中午、下午好几次去探访,一次也没见到。

气象馆尝试人工彩虹
气象馆尝试人工彩虹

  阳光照耀水雾,可是彩虹无影踪。迎面走来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个身穿灰绿色户外衬衫、头戴立体卡通世博遮阳帽的女子——毫不犹豫,我喊了声:阿乐!就冲了上去… …

茫茫人海中奇遇阿乐
茫茫人海中奇遇阿乐

  李乐诗,香港人。1970年,年轻的她“背囊睡袋游世界”,凭着一只口琴,还有开朗乐观的心,走遍世界。1985年,中国首次南极科考成果在香港展出,身为广告及展览设计师的她,在布展和办展时,竟然深深爱上了极地。呵呵,很像那些数字动画高手为世博服务,结果成了世博局的人。阿乐也是,一边办展览,一边就向中国科考队申请加入第二次南极科考… …从此以后,她就被一种“白色力量”吸引,成了涉足南极、北极、珠峰的“三极人”。

《茫茫北极路》、《极地惊情》书影
《茫茫北极路》、《极地惊情》书影

  4月30日,阿乐应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随后几天,一直在园区参观。我见到阿乐时,她正好在去中国馆的路上。5月2日,共有22万多人参观世博园,茫茫人海中,能巧遇一位将近四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只能归结于世博会的巨大吸引力。她说,为了学习美术和会展设计,1985年,她去看了日本筑波世博会,1986年,去看了温哥华世博会,1988年,去看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我和她1995年在武汉珞珈山下相识,一起组织了“地球三极”摄影展,后来,又在大连海滨、珠峰脚下多次相见,说实在的,我对极地科考的兴趣,全部来自她呢,却不知道她还是个世博达人!这么多年来,难道我们就没谈起过世博?还是她说起过,可我根本就没有印象?真的,十几年前,世博离我们比南北极还要遥远而陌生!

李乐诗曾去参观的温哥华世博会加拿大馆
李乐诗曾去参观的温哥华世博会加拿大馆

  在中国馆前,我和阿乐暂别,她早就排队得到了预约券,我就先去看省市馆,相约过会再见。没想到,我在中国馆出口处苦等她足足两个小时。

  阿乐是个执着而认真的人,在香港开广告设计公司很挣钱,还参与了好几部电影如《滚滚红尘》、《爱在他乡的季节》、《股疯》的美术指导,获得过金马奖提名,也算成功人士。可是,自打迷上了“白色力量”,她先后去了10次北极、6次南极、4次珠穆朗玛峰地区、2次塔克拉玛干沙漠、1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是什么力量,让她离开繁华香港,心甘情愿钻进海味冲天的海豹皮连衣裤,忍受没有镜子和口红的科考站生活,还匍匐在狂风劲吹的大漠荒原上度夜?看看她在《茫茫北极路》里是怎么说的?

  在北极,穿着爱斯基摩人的衣服,坐着雪橇,与猎人、雪狗同伴,遨游在蓝天白云的天地里,我想起什么呢?

  我想起,在香港这个文明世界里,潮流兴什么?名车、名牌服装、别墅花园,与这北极世界,简直是两种天地。

  我留意着猎人的神态,他正在一心一意专注地注视着前方,寻找猎物,或者是关注通路的安危,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知道香港这繁华之地。

  雪橇与平治车、劳斯莱斯比较,他们追求十二只狗(叫十二匹狗力吧!)拉的雪橇永远那么响当当。

  追求、追求,他们那么平淡而专注。

  阿乐就是这样,苦中作乐,冰雪皆入诗。她忽略了在极端环境下的个人甘苦,把思虑投放到离绝大多数人遥远而陌生的白色冰雪世界,实施担忧极地的未来命运。她在1993年出版的《极地惊情》中写道:八年来,无论在南极还是在北极,我经常感受到狂风暴雪和惊涛骇浪的洗礼,这使我强烈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远比现代人类所想象的更强大。也许,飓风震耳欲聋地轰鸣,酷寒使四肢冻得快要麻木,也许,这时候,人们方才切身体会到自然力量的强大与无情,方才心悦诚服地承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弱小。

NOAA科学家正在分析两极之间的大气样本成分
NOAA科学家正在分析两极之间的大气样本成分

  前年,我去位于丹佛的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访问,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极地环境变化研究”。我看到,科学家分析从全球各地搜集到的空气样本,分析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试图揭开全球是否真的变暖的真相。科学家认为,极地系统是气候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李乐诗在世博会中国馆留影
李乐诗在世博会中国馆留影

  等到阿乐终于看完中国馆,已是夕阳西垂,但她游兴不减,继续拉着我一路参观,尤其关注各个展馆的环保节能设计。这么多年来,阿乐始终想在中国建立一个极地博物馆,展示中国科学家对南北极和珠峰的研究成果,让青少年知道“白色力量”对于我们未来的影响。阿乐告诉我,去年,她带领一些香港青年去了南极,这是她最后一次去极地,以后,就靠年轻人来完成她的心愿了。我问她这次为什么要来上海世博会,她说:这里有很多国家和组织在呼吁拯救地球的未来,也有世界上最好的展览设计和理念表达,我自己先看一遍,接下来就要请香港的青年人来看。

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前“熊无立冰之地”雕塑
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前“熊无立冰之地”雕塑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李乐诗作品:《背囊·睡袋·游中国》,东艺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版;《地球三极探秘》,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版;《与爱斯基摩人同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人类群星闪耀时》,[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舒昌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3《天气改变历史》,[英]埃里克·杜尔施米德,吕洪艳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全球变暖:真的还是假的?天堂还是地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年第4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