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读世博》之二:世博排队有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10:04  新浪世博

  上海世博会终于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将如何丰富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片园区和逾百个场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领会其中人类文明的智慧?。边走边读,边走边想。走在世博园区内,在世博园区外。走在现在,也走在过去,也走向未来。新浪世博推出系列策划《走读世博》,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将会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给出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第一届世博会至今159年了,世界已经彻底改变,只有排队参观的队伍还是那么一如既往… …越来越长… …。

从入口安检到场馆餐馆,园区内到处排队
从入口安检到场馆餐馆,园区内到处排队

  这几天,从入口安检到场馆餐馆,园区内到处排队,很多参观者知道了世博会的厉害。4月24日晚,一位年轻的参观者对着电视镜头说,知道是要排队滴,不知道要排这么长。

1851年水晶宫世博会期间的排队赶车场景。
1851年水晶宫世博会期间的排队赶车场景。

  上面这幅漫画,描绘了1851年水晶宫世博会期间的排队赶车场景。各位注意看左上角的招牌,“每十分钟一班车”,这就是最早的“世博公交专线”吧!不过,从这张图片看,运力明显不足,秩序相当混乱。那一年,英国有超过一半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城内已经有250万人生活。在水晶宫举行了168天的世博会,共有6,039,195人次参观,,每天平均35,947人入场参观,挤进面积不大的水晶宫会场,对主办者压力不小。下图描绘了等待进入水晶宫的人群。

等待进入水晶宫的人群
等待进入水晶宫的人群

  英国和法国都有开办展览会的悠久传统,只不过,英国人的工业成就使他们更有自信,敢于率先举办一个“包罗万国”的国际性博览会。既是万国,就吸引万众。在越洋旅行还未普及、信息交流十分缓慢的年代,人们要见到来自国外的事物有点困难,更别说一下子见到总共来自25个国家和20多个殖民地的实物展览。世博会真正是“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万国波尔卡》舞曲
《万国波尔卡》舞曲

  置身于博览万国的神奇氛围中,很多人受到震撼。一位激动的音乐人专门写了一首《万国波尔卡》舞曲,一位文艺女青年给她父亲写信说起了参观水晶宫的感受:“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写信人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下图是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排队等待参观德国馆的人群,这一年,共有31,040,955人次入园,法国人在战争阴云中,惴惴不安地度过了最后的和平时光。三年后,德军占领巴黎。欧洲的世界博览会传统由此中断,直到1958年才在布鲁塞尔得以恢复。

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排队等待参观德国馆的人群
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排队等待参观德国馆的人群

  1970年,日本大阪举行了这个国家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之前的1964年,东京举办第十八届奥运会,实际上发布了由战败国向正常国家的转型宣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大阪世博会纪录片里,用一组三分多钟的镜头拍摄了排队的人潮。第一排是穿着褐色制服的安保人员,手挽手组成人墙,缓步引领着身后的人潮,安静而有控制地,像潮水一样漫下台阶,走向世博园。

大阪世博会排队的人潮
大阪世博会排队的人潮

  最后,再看看勃朗特1851年6月6日写给她父亲的信:我去的那一天,在场的三万人中,听不到一点喧闹声,看不到一个不轨的动作,活的人潮静悄悄地向前滚滚流动,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如同遥远的海涛。

勃朗特1851年6月6日写给她父亲的信
勃朗特1851年6月6日写给她父亲的信

  好,您如果还想了解为什么三万人在水晶宫里如此安静?这届世博会到底有没有改变英国?推荐您读一本书:《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 a nation on display》,就在上海图书馆四楼的世博信息中心最靠里面的书架上,上图索书号G245/A917/1851。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 a nation on display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 a nation on display

  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阅读:

  1 Gibbs-Smith, Charles Harvard The GreatExhibition of 1851 , 2nd edition, London: HMSO, 1981

  2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杨静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3《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美]约翰·道尔著,胡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