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印记活动走红 游客赞敲章观展两全其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 08:02  新闻晨报
非印记活动走红 游客赞敲章观展两全其美(组图)

游客昨天在非洲联合馆踊跃领取本报《非印记》版面 世博记者 殷立勤 现场图片


非印记活动走红 游客赞敲章观展两全其美(组图)

“世博宝贝”体验非洲裹布 世博记者 殷立勤 现场图片


非印记活动走红 游客赞敲章观展两全其美(组图)

“世博宝贝”对非洲乐器很感兴趣 世博记者 吴磊 现场图片


非印记活动走红 游客赞敲章观展两全其美(组图)

“世博宝贝”扮演的科摩罗“新娘”、“伴娘”引得游客围观 世博记者 吴磊 现场图片


  世博记者 张毅 杨天弘 实习记者 徐妍斐 王亦菲 张岂凡 实习生 蒋一涵 杨思纯

  昨天,新闻晨报第二期“集章答题赢门票”活动在非洲联合馆成功启动,当日专供非洲联合馆的数千份《非印记》被游客领取一空,不少本地游客乘坐当日首班世博13号线入园,赶往非洲联合馆领取版面。而晨报的6位“世博宝贝”不仅轮番为大量读者和游客敲 “新闻晨报非印迹”特别章,还在敲章间隙参与了馆内一系列互动活动,成为全馆关注的焦点。

  据非洲联合馆统计,昨天进馆参观者达到了8万多人次,而当天入园游客总共只有33万多人次。

  有助于引导游客深入观展

  对于与新闻晨报联合举行的“非印记”集章答题活动,非洲联合馆管理部部长陈锦田十分赞赏。他表示:“盖章一直是世博会的一项传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是因为有些人为敲而敲,让敲章喧宾夺主,取代了参观展馆,从而使敲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新闻晨报发起的‘非印记’活动却很好地将两者结合了起来,巧妙地利用了参观者的敲章兴趣,配合看馆答题的程序,引导参观者来深入了解非洲展馆与非洲文化,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很有创意,非常新颖。”

  陈锦田也对新闻晨报的世博报道给予了肯定。他表示,目前新闻晨报对非洲联合馆十分关注,报道很具有贴近性和及时性,不断挖掘世博报道的深度,而在各种活动中与馆方组织者的配合也很到位。

  陈锦田说自己每天都看由新闻晨报出版的上海世博会会刊——《世博每日快报》,认为它能抓住每日世博热点呈现给读者,且图文并茂,很有信息量。

  陈锦田同时希望晨报能出更多的专辑,办成一份具有收藏价值的报纸。他祝愿晨报在未来的日子里读者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强。

  工作人员提供大力支持

  非洲联合馆工作人员对昨天的“非印记”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活动开始前,展会服务组经理吴明翔一早就赶到南门接收到达的5000份报纸,并迅速安排人员用推车将报纸分成三路,运向非洲联合馆的南门、北门、东门三个咨询台。随后,由在三个咨询台服务的展会服务组工作人员进行分报,并在活动开始后向参观者分发报纸,保障了“非印记”活动顺利开展。

  吴明翔表示,非洲联合馆各国家馆日庆祝、“六一”儿童节、迎第1000万名参观游客等各种活动,都是由展会服务组提供辅助支持的。在日常运营中,他们负责的南门、北门、东门三个咨询台,除了为游客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外,还配合二级指挥平台,提供寻人、失物招领等服务。

  此外,负责中央舞台、真人秀等各种非洲联合馆固定节目统筹安排的活动组也高度配合晨报开展“非印记”活动。活动组负责人、非洲联合馆高级主管李明,将晨报“世博宝贝”们带到了“服饰穿戴秀”与“拇指琴演绎秀”两个真人秀区,并与真人秀区的非洲表演者进行联络沟通,向他们介绍晨报的本次活动。非洲表演者们也非常欢迎晨报“世博宝贝”的到来,两场真人秀表演充满了欢声笑语。

  游客反响

  “喜欢这个活动,它鼓励我仔细看馆”

  “就是爱集章”

  昨天上午9点30分,距离预告的敲章时间还有半小时,非洲联合馆北门咨询台前已站满了询问“非印记”活动何时开始的游客。

  来自上海的成先生有着20多年集邮史,昨日一早带着七八张前几期的《新闻晨报》,上面都刊登了关于非洲馆的报道。“我是晨报的老读者了,今天特地冲着晨报‘非印记’来的,我要把这几份报纸都敲上章。特别有意义!”

  上午10点,晨报“世博宝贝”准时开始为游客敲“新闻晨报非印迹”特别章。第一个“幸运儿”是特地从莘庄赶来的王金玲。她自备了10份新闻晨报《世博报告》。“我一早6点就出门了。世博会已经来过两次了,本打算等天气凉些再来,但得知今天会有晨报特别章,说什么也要来。”翻开她的记事本,上面详细列出了当日安排:一早去买晨报、入园敲章、游园答题、结束后回家发答题邮件。“倒不是为了赢门票,我就是爱好集章,你们的章真漂亮!今天是把非洲联合馆40多个章都集齐的好机会。”

  “开阔了眼界”

  集章发烧友刘秋英也是晨报忠实读者,已经先后自费入园21次,收集了近300个印章。此次对于“新闻晨报非印迹”特别章,她是志在必得。在成功敲到这枚印章后,刘秋英兴奋地表示:“晨报世博报道对我集章很有帮助,是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她还说,通过这次“非印记”活动,自己还敲到了先前6次参观非洲联合馆都没有收集到的埃塞俄比亚馆印章。“集章只是一种形式。”在本报集章版面上集满20个印章后,刘秋英告诉记者,在集章过程中,通过阅读场馆中的图文介绍,参观各国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使我了解了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些国家我不可能都走遍,但现在通过参观场馆,让我认识了它们,开阔了眼界。”

  另一位晨报忠实读者成开瑾也说:“我来过世博会5次,非洲联合馆也来过3次。今天再来就是为了敲‘新闻晨报非印迹’章。”当然,答题活动也是要参加的。

  “这样逛园有意义”

  汤卫华昨天买了两份新闻晨报,在中午之前赶到了非洲联合馆。对于为什么要买两份,她解释道:“一份用来答题盖章参加你们的活动,另一份用来集章收藏。”汤卫华对“新闻晨报非印迹”章大加赞赏:“这个名字起得好,有新闻晨报的标记,还有一大块非洲大陆,很好看,很有纪念意义。”

  而在北门盖完章后,汤卫华立刻开始下一个环节——去各展馆参观,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晨报列出的四组问题中,她选择了B组。当赶到第一题所提到的佛得角展区,汤卫华一眼就发现了答案。但她并不急着离开,而是把佛得角展区细细地参观了一遍。“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它不单单为了盖章,还鼓励我们仔细看馆。这些展馆也都很精彩。”

  来自本市的施先生则对印章保护有加。为了防止印章互相晕染,他在世博护照盖有印章的每一页上都垫了一层纸巾。施先生表示,非常喜欢晨报的各项活动。此前晨报针对太平洋联合馆的集章活动他也参与了,这次收集完印章之后就去研究问题。“如果有不知道的,就上网查,到园区来找。这样集章、答题、逛园非常有意义!”

  “留作观博纪念”

  来自广东的吴女士前天入园参观时在《世博每日快报》上看到了晨报“非印记”活动介绍,于是她昨天特地再跑了一次非洲联合馆,将各个国家馆的章收集在晨报上,留作观博纪念。

  吴女士说,旅行团明天就要前往上海周边城市了,因此她不可能参加晨报的抽奖活动,但是能收集到这枚“只盖4个小时的章”,为自己的世博之行增添一份意外之喜,感到非常高兴。

  46名计数员数出第1000万名游客

  人手一个计数器,分别记录进出馆人数

  7月27日,非洲联合馆向前来参观的第1000万名游客送出了大礼。有些游客或许会问,如此大的人流量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这个数据可靠不可靠?带着这种好奇,本报记者采访了负责非洲联合馆安保工作与参观者服务的非洲联合馆管理部助理部长吴建伟。

  吴建伟表示,非洲联合馆在统计参观人数时采用了人工计数的方法,在如此巨大的人流量下肯定会有误差,但误差率不会大于10%。据他介绍,非洲联合馆目前共有46个计数员。在人流量较大的东门、南门与西南物流门,各配备了4名计数员,采取“两进两出”的计数方法,即两名计数员计算入馆人数,两名计数员计算出馆人数。而在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北门和VIP门,则采取由2名计数员“单进单出”的计算方法。馆内参观人数高峰时间各出入口每15分钟上报一次统计人数,非高峰时间每30分钟一次,一天总计上报次数不少于25次,晚间闭馆后进行一天参观人数的汇总统计。

  吴建伟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形似自行车铃铛的计数器,这就是计数员用来统计参观人数的“法宝”。这种金属计数器上有一个突出的小活动杆,每按下一次,计数器前方的4位滚动号码就自动上升一个数字,因此计数员并不用头脑来数数,而是通过肉眼与手指的结合来完成计数工作。眼睛每看见一个人,手指就按一下,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而且提高了计数准确性。吴建伟表示,自从世博会开园以来,非洲联合馆已经用坏了160个这样的计数器。

  “世博宝贝”体验非洲帮助参观者认识非洲

  面对读者和游客的热情,6位晨报“世博宝贝”上午10点准时上岗,为在非洲联合馆北咨询台旁排队等候的读者敲“新闻晨报非印迹”特别章。敲章看起来轻松,但持续不断地敲其实非常辛苦。四个小时里,“宝贝”们每十几分钟轮换一次,即使已敲得满手墨水、胳膊发酸,仍旧兢兢业业地为读者和游客提供服务。

  在敲章间隙,“世博宝贝”们还分别体验了非洲联合馆内的科摩罗传统婚礼、非洲服饰换装秀等项目,成为全馆关注的焦点。

  体验“非洲裹布”,当回超模

  在非洲联合馆东侧的“非洲集市”边,有着极具非洲风情的真人互动秀表演。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为期半年的世博会期间,将组织12场真人秀表演。主题包括织布秀、编织秀、服饰穿戴秀、编发秀……

  昨日上演的是“非洲裹布秀”,原始布料不经裁剪修饰,直接通过不同组合与包裹手法,将非洲风味“穿戴”上身。晨报“世博宝贝”盛菲菲、程薇、高原,在敲章间隙匆匆赶往“裹布”现场欣赏表演,还得到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布料经过表演者的巧手,化成了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让“宝贝”们平添了一股超模味道,连非洲表演者都忍不住要同她们合影。

  弹奏非洲乐器,冒充大师

  “宝贝”们还沉浸在“裹布”体验的兴奋中时,一阵清脆的琴声传来。循声而去,在莫桑比克展区口,一位非洲小伙正敲击着非洲木琴。“好好听啊!”三位“宝贝”奔了过去。

  莫桑比克副总代表吉尔伯特(GilbertoPaulinoCossa)现场介绍说,木琴在非洲很流行,相当于当地的钢琴。世博会期间,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都有工作人员为游客表演木琴弹奏。“他们有时还会教好奇的游客敲琴。”

  话音刚落,“宝贝”们上前“求教”。非洲“老师”有模有样地从基础教起,但“宝贝”们毕竟是第一次触碰木琴,一时无从下手。好在老师很有耐心,“宝贝”们也非常聪明,慢慢地弹出了像样的旋律。

  在“真人秀场”,另一组“世博宝贝”被非洲音乐家TICHAOMABANGURE手中奇特的乐器所吸引。“这是什么呀?”马莉和计晓靓十分好奇。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非洲特有的拇指琴。每个拇指琴里面,弦的数量和长短都不一样。“每个拇指琴都是‘唯一’的。”

  扮“新娘”“伴娘”,惊艳全场

  11点30分,林一晨、马莉、计晓靓三位“宝贝”来到科摩罗展区。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她们前去“换装”。不一会儿,身着红色礼服的“新娘”马莉在“伴娘”林一晨和计晓靓的簇拥下惊艳登场。

  伴随着鼓声和载歌载舞的非洲“伴娘”,婚礼正式开始,“新娘”伴着“新郎”缓缓绕馆一周,接受大家的祝福。行进途中,还有“伴娘”向四周播撒大米,引来观众阵阵叫好。

  “这种互动活动应该多办些,让我们更能了解当地的风俗。”一名游客说。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