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月16日《世博进行时》: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上海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 13:27  世博网

  

5月16日《世博进行时》: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上海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介绍
上海世博局论坛事务部部长王隽(中)与主持人高源、叶波合影

  主题: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上海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介绍

  播出时间:2009年5月16日13时(中波792、调频89.9)

  嘉宾:上海世博局论坛事务部部长王隽;徐汇世博志愿者工作站站长金伟红、世博志愿者杨晓洁;

  主持人:高源 叶波

  主持人高源: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下午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东方广播电台的《世博进行时》节目。我是高源。

  主持人叶波: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叶波。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世博进行时》。今天的内容特别多。

  主持人高源:今天是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今天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350天。

  主持人叶波:刚才说到了,今天节目的内容比较多。从今天开始,我们节目增加一个小栏目,那就是“世博志愿者风采”。

  主持人高源:没错。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小故事、一些花絮,同时还有一些有关世博志愿者的政策。在之后的“世博热线”当中,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上海世博局论坛事务部的王隽部长,为听众朋友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的总体方案。

  主持人叶波:在收听过程当中,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网上的朋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留言。

  主持人高源:是的。比如说,上海世博会论坛作为世博会的三项主体内容之一,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都欢迎大家来进行提问,或者是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先进入到“世博志愿者风采”。

  主持人叶波:今天非常高兴来认识两位朋友,第一位是徐汇世博志愿者工作站站长金伟红;还有一位朋友是志愿者,来自于徐汇区国资委的杨晓洁。

  主持人高源:首先有请世博志愿者杨晓洁。你好!

  主持人叶波:你好!

  嘉宾杨晓洁:两位主持人好!

  主持人叶波:听声音非常年轻。

  嘉宾杨晓洁:还可以。

  主持人叶波:那么不用说,你肯定登记了?

  嘉宾杨晓洁:对,我登记了。

  主持人叶波:什么时候登记的?

  嘉宾杨晓洁:前几天吧。因为5月1日网站才刚开通,能够在网上登记。我们区各方面的宣传都很到位,区里面很多年轻人都踊跃报名了,我也是当中的一位,前几天登记了。

  主持人高源:你是通过网上报名登记的?

  嘉宾杨晓洁:对。

  主持人叶波:此时此刻我想了解一下,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嘉宾杨晓洁:我觉得挺激动的,也很憧憬的。激动是因为以前也做过类似的志愿者工作,特别是在特奥会的时候,那时候在北京看到很多大学生、年轻人做志愿者,特别向往。这次有机会能够在家门口当一回志愿者,觉得非常激动。也希望世博会能快点开始,能够快点进入志愿者这个角色。

  主持人高源:有没有想过做些什么呢?

  嘉宾杨晓洁:我在网上进行登记的时候,自我感觉英文还可以,可能做一些接待工作,或者做一些组织工作,或者宣传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好,只要能够为世博做一点事,就觉得很高兴。

  主持人叶波:刚才你非常谦虚,说自我感觉英语还好。我估计是肯定很好的。

  嘉宾杨晓洁:没有。

  主持人叶波:能不能知道一下,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嘉宾杨晓洁:我是徐汇区的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主持人高源:那就是已经工作了?

  嘉宾杨晓洁:是。

  主持人高源:那有没有想过,做世博志愿者,和工作的时间怎么处理呢?

  嘉宾杨晓洁:我选择的时间是下午3点至晚上9点这一块。我觉得那时候世博肯定是放在首位的工作,我想单位应该会支持我们年轻人从事这样一个工作的。

  主持人叶波:你觉得单位肯定会大力支持你?

  嘉宾杨晓洁:对。

  主持人叶波:据我们所知,要参加志愿者,必须要有连续七天以上的工作时间,是吗?

  嘉宾杨晓洁:是的。

  主持人叶波:这些你都能克服?

  嘉宾杨晓洁:我想肯定可以克服。

  主持人高源:要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搭进去了,晚上9点?

  嘉宾杨晓洁:对。

  主持人高源:好的,谢谢你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也是“世博志愿者风采”的第一个嘉宾。

  嘉宾杨晓洁:谢谢两位主持人!

  主持人:再见!

  主持人叶波: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热心朋友参与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来,所以方方面面的工作会显得更加精彩。

  主持人高源:没错。接下来一位是徐汇志愿者工作站的站长金伟红女士。你好!

  嘉宾金伟红:你好,高源!你好,叶波!

  主持人高源:你好,金站长!

  主持人叶波:金站长,你好!这个头衔叫起来很顺口。

  嘉宾金伟红:谢谢你!

  主持人叶波:请问站长,现在手底下有多少兵?

  嘉宾金伟红:我们现在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四名,都是在站里面集中办公。

  主持人叶波:我刚才可能是辞不达意。我的意思是说,到目前为止,有多少志愿者到你们工作站来报名?

  嘉宾金伟红:你讲的是报名参加世博的志愿者,对吗?

  主持人叶波:对。

  嘉宾金伟红:刚刚讲的我们工作站这一块,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是半志愿的性质。截止到目前,我们徐汇区世博志愿者工作站总的报名人数是3331人。

  主持人高源:从5月1日到现在?

  嘉宾金伟红:对,非常短的时间。其中还有外籍人士21人,少数民族74人。

  主持人高源:进行过统计?

  嘉宾金伟红:对。因为我们每天在站里有人员的信息上报和汇总分析的过程。

  主持人高源:那年龄的分布呢?

  嘉宾金伟红:在3331人当中,16岁-35岁占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大概占了90%左右。

  主持人叶波:这么大一个比重,都是年轻人?

  主持人高源:年轻人占了多数?

  嘉宾金伟红:对,年轻人非常的踊跃。但是在报名中,61岁以上报名参加志愿者的热心市民也非常多,61岁以上的差不多占到1.56%,有五十几位,是我们徐汇区这一块的热心市民。

  主持人叶波:年龄层次我们知道了。那大概来自于哪些职业呢?

  嘉宾金伟红:报名的有学生,有在职的公务员,企业的白领,还有退休的热心市民。

  主持人高源:各行各业都有?

  嘉宾金伟红:对。

  主持人高源:在5月1日世博志愿者报名开始的那天中午,我在你们徐汇区的报名点进行现场采访。我也注意到,徐家汇是在港汇广场前。

  嘉宾金伟红:对。

  主持人高源:报名还没有正式开始,有很多人就停下来在问怎么报名等等。当天好像年纪最大的有七十多岁的,是吗?

  嘉宾金伟红:72岁。

  主持人高源:听说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在你们徐汇区世博志愿者工作站当中,因为刚刚成立,可能办公的一些家具还没有搬进来,有一位老伯伯是不是把自己家的沙发给搬来了?

  嘉宾金伟红:对,这也是让我们工作站的同志非常感动的一件事。这位老伯叫王新年,他第一次来站里的时候,看到我们站里的工作人员特别忙,他立即就表示,说自己退休在家,空余的时间也特别多,他说站里面如果需要,他能够帮得上忙,他随时都可以过来。从那天来了之后,他基本比我们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天天到站里来报到,也会帮我们接接电话,对一些设备、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关心。还有一次他主动叫了搬场车,把家里的沙发搬到我们站里来,我们非常感动。像这样的热心市民非常多。王老伯也不止一次在说,世博会在家门口举办,他作为一名上海的市民,如果能够为世博贡献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荣幸。

  主持人高源:提前进入到志愿者的角色当中了。

  嘉宾金伟红:对。

  主持人叶波:其实工作还刚刚开始,你们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目前是3331人,报名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肯定还会增加,会给你们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嘉宾金伟红: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到世博志愿者的工作中来。参与世博,分享世博。

  主持人叶波:说到这儿,当口就有人想咨询这个事。

  主持人高源:有人要咨询报名了,我们来听听看吧。

  主持人:苏女士,你好!

  听众苏女士:主持人好!

  主持人叶波:有什么话要跟金站长说?

  听众苏女士:我一直听你们节目的,今天正巧我们徐汇区的金站长也在。我是徐汇区的一名退休人员,我是从社区退休的,所以我对做志愿者的这个概念一直是很强的。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在网上报名了,我想应该是成功了,因为当时志愿者协调部给我一个回复的。我想问的是,我现在还要不要报名?这次5月1日我在网上报名的,但是没有成功;5月4日我又去过你们南丹路的工作站,我把表格也拿好了,因为我当时没带照片,我当时跟工作站的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员讲了。

  主持人高源:你想问现在这个名是不是已经报成功了?

  听众苏女士:对。

  主持人叶波:如果没成功,现在是不是再能报?

  听众苏女士:现在肯定能报的。我在07年的时候,特奥志愿者我也去做了。

  嘉宾金伟红:经历非常丰富。

  听众苏女士:而且我现在还在做义工,另外我在教育信息点也在做志愿者。所以,我想我的经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叶波:蛮符合要求的。

  听众苏女士:就是年龄,因为我已经60岁了。

  主持人高源:我们来问问金站长吧。

  嘉宾金伟红: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世博,特别是对我们徐汇志愿者工作的支持。您也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按照我们市里面的统一部署,5月1日正式在网上开始世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像苏女士这样的情况,我们非常感谢她,同时也欢迎她能够加入到这个群体。按照志愿者招募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刚刚讲的3331名报名的同志,我们还会有一个筛选,还会有面试,以及跟他们进一步接触、接洽的过程。待我们在近期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之后,会有工作站的同志尽快跟他们进行对接和联系。是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叶波:也就是说苏女士千万别着急,还正在梳理过程当中。

  主持人高源:因为志愿者这个岗位非常非常特殊,还有就是它分为各个点,比如说有迎接的,有接待的,有指路的,有在场馆服务的,还有在整个城市当中,有各个点。所以说,要根据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要求来选最合适的人。

  嘉宾金伟红:对。

  主持人叶波:好的,非常感谢徐汇世博志愿者工作站的站长金伟红女士。

  主持人高源:谢谢你!再见!

  接下来进入到“世博热线”。

  主持人叶波: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来自于上海世博局论坛事务部的王隽部长。请王部长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论坛总体方案,和我们一起来沟通聊一聊。

  王部长,你好!

  嘉宾王隽: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高源:说到论坛,前面在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是上海世博会的三大主体活动。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哪三大主体活动,能给大家说说吗?

  嘉宾王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有三大主体内容组成,分别是:展览展示、活动和论坛。论坛作为三大主体部分之一,我个人理解,因为作为万国博览会,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会到园区去参观每个展,而对于展览展示来讲,它是一个核心的支撑部分。其实主办方也是通过对于展馆的展示手段来告诉参观者,我们所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但作为论坛本身来讲,因为作为一个主题的阐释,还是有一些内容是通过物理手段很难达到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个人也是感觉论坛是作为整个的展览展示的一个补充和延伸部分。

  主持人高源:第一个问题是先跟听众朋友讲了到底世博会分为哪些内容。因为以前可能很多朋友都在想,世博会可能就是去看一些各个馆、展馆的展览展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活动,比如说文艺演出、表演、音乐会等等;这个之外还有一大块,就是论坛。它是不是就有点类似于像《头脑风暴》一样的,可以这么理解吗?

  嘉宾王隽:有点像。其实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有,我个人感觉是思想的交流、交锋和交融。

  主持人叶波:听说论坛还分几块?

  嘉宾王隽:对。目前论坛的总体框架是根据05年组织者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注册报告的内容上提起的,就是说我们的论坛会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是高峰论坛;第二个层面是主题论坛;第三个层面是公众论坛。高峰论坛和主题论坛都是在世博会期间,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184天里举行的;而公众论坛是在世博会之前一年开始举行的。从布局来看,也不难看出公众论坛其实是一个宣传、推广、推介世博会的平台;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是一个集中大家智慧交流的平台。高峰论坛现在初步计划是在2010年的10月31日,也就是说在世博会闭幕那一天来举行。高峰论坛其实是对世博会系列论坛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主题理念的一个总结,而且在高峰论坛上还会发表《上海宣言》。主题论坛是在六个月期间,原则上是每个月举行一次,六个主题论坛也是根据世博会的主题和副主题来策划举行的。公众论坛其实从今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启动了,一直会延续到2010年的4月份。

  主持人高源:公众论坛已经启动了?

  嘉宾王隽:是。

  主持人叶波:跨度将近要有一年了?

  嘉宾王隽:一年半的时间。

  主持人叶波:我们还是一一来了解一下。刚刚说到了高峰论坛,能不能向我们的听众朋友再介绍一下,比较详细一点,比如说高峰论坛的主旨、意向,或者有没有主题?

  主持人高源:它的规格比较高?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它其实就是一个总结,因为在闭幕那一天?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叶波:是整个世博的总结?

  嘉宾王隽:是。作为高峰论坛来讲,我们现在初步计划在10月31日举行,会期是一天。组织者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个论坛举办成一个比较高规格、高层次的论坛,具体的方案我们会在外交部的直接指导下,具体、逐一完成策划的方案和实施。总体来说,我们希望这个论坛的规模在2000人左右,而且这个论坛会在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内举行。

  主持人叶波:听说还拟定了一个叫作“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嘉宾王隽:对。这个议题的方向是我们现在初设的,“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基于两点考虑:一、作为论坛来讲,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议题和参与者、演讲嘉宾,从这个题目本身来讲,我们也希望它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符合中国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首先这个话题是符合联合国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也是永恒的主题;同时,它也是跟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有一个延续性,比如说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与科技和发展”,2005年爱知世博会谈的是“自然的睿智”,到2010年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核心的那根线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高峰论坛在主题的设定上有这么一个初步的考虑。

  主持人高源:同时它也结合了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这是高峰论坛。那高峰论坛之后还有主题论坛。

  嘉宾王隽:之前。

  主持人高源:高峰论坛之前?就是举办高峰论坛之前,在我们聊天之后。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叶波:因为高峰论坛是在闭幕那一天,那主题论坛肯定是在之前。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我刚才听您介绍,主题论坛是在整个世博会举办的六个月期间,平均每个月举办一次?

  嘉宾王隽:对。主题论坛对组织者来讲,其实是整个系列论坛里最核心的一个部分,也是智力支撑的部分。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刚才在介绍的时候,先介绍“高峰”,再介绍“主题”。但从实施的过程来讲,是先“主题”,再“高峰”。

  主持人叶波:按时间顺序的话是先“主题”,再“高峰”。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先“公众”,再“主题”,再“高峰”。

  主持人叶波:恐怕“公众”和“主题”是同步进行。

  嘉宾王隽:“公众”还在“主题”之前。

  主持人高源:在召开之前?

  嘉宾王隽:召开之前。作为主题论坛来讲,它其实是为最后的高峰论坛提供智力支撑,因为在高峰论坛上我们要发表《上海宣言》,而《上海宣言》是基于整个的参展国共识基础上讨论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份意愿性宣言。那么《宣言》怎么起草?怎么产生?就是前期六个非常核心的主题论坛。这六个主题论坛议题题目的设计,也是围绕世博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和理念,会涉及城市的经济、文化传承、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和谐生活,包括城乡互动等等等等,这些构成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一些重要话题。每个主题论坛举行完之后总有一个成果,这些内容成果的积累,对高峰论坛来讲是一个前期智慧的积聚,所以到了最后,“高峰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前面逐步召开的主题论坛。

  主持人高源:我注意到一个亮点,整个主题论坛,这六届论坛是在长三角的六个城市分别召开的?

  嘉宾王隽:是。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实上海作为一个城市是承办世博会,其实这是中国的世博会。所以考虑把六个主题论坛放在江苏和浙江的六个城市,主要就是体现全国参与办博的氛围,同时也是体现长三角和上海的地区联动,这是第一个考虑。第二,从组织者来讲,论坛组织实施的可行性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这六个城市,首先从距离上非常近。

  主持人叶波:一直说上海和长三角是“地相近,人相亲”这种感觉。

  嘉宾王隽:是,所以我们选择这六个城市。当然在结合我们选的题目跟这个城市本身的地域特色和优势,跟这个题目是相结合的。然后,这六个主题论坛的两天会期,会在长三角的这六个城市进行,会期结束之后,部分重要嘉宾会邀请到上海世博会园区,请他们来参观世博会,同时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等等。

  主持人叶波:这些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是的。而且每一个主题论坛的主题和所举办的城市的特色都是紧密结合的。比如说,我看到在苏州举行“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叶波:说到这里,我想听众朋友肯定也对我们刚才说到的六个城市感兴趣。是哪六个城市?好像有南京?

  嘉宾王隽:江苏三个城市,浙江三个城市。江苏分别是在南京、苏州、无锡;浙江是在杭州、绍兴和宁波。

  主持人叶波: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城市。

  主持人高源:这是主题论坛,还有一部分是公众论坛。是不是在这一部分当中,和普通市民的关系比较密切呢?

  嘉宾王隽:对。因为刚才提到的高峰和主题论坛,其实能够参与到论坛本身的人比较有限,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公众论坛,能够大家……

  主持人叶波:面再广一些。

  嘉宾王隽:对,就是说大家都能来参与讨论。所以在公众论坛的方案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论坛议题题目的设计一定是浅显易懂,大家都能讨论的。因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特别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人都能来说。

  主持人高源:只要居住在这个城市当中。

  嘉宾王隽:对。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到2010年的4月份,会有几个层面的发动和动员。第一,在上海的各区县,会有“世博论坛”的各区县论坛,每个区可以选择它这个区县比较有优势、有特色的话题,结合世博的主题来谈;第二,在全国各省、区、市也有全国各省、区、市的专题论坛。

  主持人叶波:刚才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既然我们说世博是全国的世博、世界的世博,应该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参与到论坛中来。

  嘉宾王隽:是。

  主持人高源:让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届世博会。

  嘉宾王隽:对。第三个层面,我们还会举行青年论坛,我们会围绕青年的责任与城市的发展来策划系列的青年论坛,在上海、在国内、甚至在境外。第四个层面,我们会和很多的媒体,比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跟文化传媒会有这个平台上的论坛。所以,我们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都来参与和讨论。

  之前主持人也问过我,什么是论坛?论坛这个词Forum本身是从古罗马来的,它原来的意思就是一张石桌。也就是说,大家只要能够跳在这个石桌上发言、表达意见就可以。原来它是一个名词,就是桌子。

  主持人叶波:我突然想到一句上海话:摆了台面上讲。

  嘉宾王隽:它是跳了台面上讲,大家可以站在桌子上讨论、互动。“论坛”就是这么来的。慢慢慢慢就演变成今天我们大家坐在一个会议室里,可以通过有主旨的演讲、嘉宾的互动来讨论。

  主持人高源:其实它还不完全是讲座。讲座是上面人讲,下面人听,偶尔提一个问题;论坛是还可以发表,跳在桌子上;起立,发表。

  嘉宾王隽:大家可以讨论,各抒己见,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交锋,然后达成一种共识。所以,我们希望在公众论坛上有比较多的人来共同讨论关心的问题,所以是分成这么几个层面。而且事实上,我们之前也已经,我们感觉是比较成功的举行了两个论坛。

  主持人叶波:已经举行过了?

  嘉宾王隽:对。第一个是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爱城市、爱生活”的中日青年论坛。因为大家知道,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在日本举行,在爱知世博会的闭幕式上,全球优秀的青年代表向主办方递交了一份《爱地球宣言》。我们觉得把这个论坛放在日本东京来举行,有把爱知世博的接力棒接到上海传承的概念。所以在东京的这次论坛,主要是围绕“青年的责任与城市的发展”开讲,我们请到了于丹,请到了日本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竹中平藏,包括还有我们文化界的张军,还有日本的著名导演岩井俊二等等,大家就是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来探讨青年的责任,在城市发展当中应该要承担的责任。这是第一个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也揭开了序幕。

  在4月20日,全国国内的第一场省区市的专题论坛,在湖南长沙的岳簏书院拉开序幕。这次论坛的题目是谈“环境与城市发展”,湖南省也是紧紧围绕“两型社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来谈城市发展。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原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也请到了我们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教授,大家共同参与讨论,也是在湖南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我们之前已经做了的两个论坛。非常重要的是,这两个论坛的参与者有学生,有普通的百姓,有学者,有官员,所以它的面非常广。而且我们在做这个论坛本身,也有网上视频直播,可以在线收看,也可以和在线的网民进行沟通。

  主持人高源:说到这里,有一个特别急的问题要问你。你刚才说公众论坛已经开始了,而且它是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10年世博会举办之前,4月份。那么接下来会有哪些论坛?大家报名或者是取票的方式是怎样的?

  主持人叶波:怎么来参与?

  嘉宾王隽:明天5月17日,就会有上海的第一个区县论坛,是和卢湾区政府合作,在锦江小礼堂,题目是“石库门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大家会通过石库门文化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来谈文化、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参加者报名踊跃,现在也是一票难求,昨天还有很多朋友来问是不是能去参加。可能我们在上海区县做论坛明天是第一个,从我们组织者来讲经验有限,所以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多朋友想来参加。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论坛中一定会充分考虑到,为广大的听众朋友,包括我们的市民选一些场馆大的、参与性更广的,而且互动性更强的一些手段或平台。

  主持人高源:那大家怎么来留意呢?就是我要事先关注一下,那到哪里去关注呢?

  主持人叶波:到我们节目来关注。

  主持人高源:我们节目是一方面。

  嘉宾王隽:对,首先是节目,然后是世博网站。现在有一个EXPO专门的官网,我们上面专门有一个论坛的页面,大家通过点击论坛可以了解到上海各区县论坛的初步时间表、全国各省区市的时间表,包括青年论坛,整个内容都可以通过网上来了解。

  主持人高源:这个公众论坛大家都可以参加,是吗?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就是先关注,然后通过提供的渠道索到票?

  嘉宾王隽:对。

  主持人高源:是免费的吗?

  嘉宾王隽:是免费的。我们觉得公众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宣传世博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共同来参与讨论。甚至于我们在讲,如果在公众论坛上有一些非常好的思想的火花跟思想的结晶,我们同样也会把它作为重要部分放入到《上海宣言》里去。

  主持人叶波:应该说是非常期待,期待每一次论坛能够成功、圆满地举行。

  主持人高源:而且我现在感觉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提前开始了,从论坛就开始了。

  主持人叶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交流只能到这里了,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附件下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