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活动周非遗传承人展绝技 椰子贝壳皆成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08:1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朱晨

  随着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开幕式的隆重举行,一系列活动周的相关活动也随之迎来了高潮。在宝钢大舞台的“中国元素”传习区,海南省21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摆开“擂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技。

  在海南岛,椰树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风景,椰汁则是当地人用来消暑解渴的常见饮料。通常吸完椰汁,椰壳就被当作垃圾丢弃了。而在“中国元素”传习区的现场,记者却见到了一系列用椰壳雕刻而成的精美器具。成套的精致茶壶、高达半米的花瓶……一旁的工作台上,椰雕好手吴名驹正用挫刀,在一只笔筒上雕上“椰林夕阳”的图案。他告诉记者,椰雕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椰壳就因为具有鉴别毒性的功能而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青睐,成为制作酒具的常用材料。著名诗人陆龟蒙还有“酒满椰杯消毒雾,风随蕉叶下泷船”的诗句。抗日战争前,海南的椰雕曾在越南河内的国际特产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作为海南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椰雕的制作耗时耗力,凝聚着独特的民间技艺。吴名驹说,由于椰壳坚硬,下刀难度大,制作一只普通的椰雕笔筒,少则10多天,长可达到1个多月。而原本被弃的椰壳经过艺术家的精雕细琢,便可“华丽转身”,成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种类繁多的贝壳是海南岛的另一大特产。贝雕自古即有,明代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在世博会上展示的贝雕,精美程度更是不同凡响。“玉如意”、“玉白菜”……初看之下晶莹剔透,宛若羊脂,却都是用白色的砗磲贝壳所制成。传承人周仁慈表示,过去贝雕形式多与椰雕相仿,而近代以来,通过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贝雕已经脱离椰雕,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目前的海南贝雕主要吸取国画的风格,以表现海南风土人情为主题,多采取半浮雕手法,极具海南地域特色。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