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青年未来创想时间芯片9月上海封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07:59  新闻晨报

  □世博记者 李芹

  以“欢聚·交融·共享”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周暨世界名校大联欢开幕式活动,昨日在世博园博览广场拉开帷幕。当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共同启动时间芯片装置的一刹那,也宣告全球青年对未来的创想启动。源自1938年爱因斯坦“时间舱”的创意将在上海世博会上演,今年9月23日,在上海图书馆将封存汇集全球青年对未来创想的时间芯片。

  昨日,来自哈佛、耶鲁、牛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世界名校的学生为在场的2000余名校友及国内外青少年代表献上了精彩演出。作为世博青年周首个主题活动日“聚·青春世博”的组成部分,世博青年周暨世界名校大联欢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的音乐舞蹈诗《弦歌卿云》将全场观众带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幽雅境界,而耶鲁大学Wiffenboof合唱团给全场观众带来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学院派纯合唱。

  世博青年周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以青年为主题举办的活动周,旨在推动世界对青年成长发展的关注、体现青年在世博会举办和未来世界发展中的作用,表达青年面向未来的责任和担当。围绕“欢聚·交融·共享”的主题,从7月5日至11日,青年周共安排了7个主题活动日。除已开场的“聚·青春世博”外,“乐·共享世博”、“艺·博雅世博”、“绿·低碳世博”、“思·感悟世博”、“行·志愿世博”和“耀·激情世博”也将陆续登场。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表明,年轻人是受世博会影响最广泛的人群,要实现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离不开全球青年的积极参与。为此,上海世博会组织者特设“年轻的世博”活动版块,旨在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全世界的青年关注世博、参与世博,深刻理解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启发青年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时间芯片”释疑

  1938年9月23日,纽约世博会举办前,推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意活动——时间舱,将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人类的信,连同当时具有时代意义的各种物品一起放入被称为“时间舱”的特制容器中,埋入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为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每日新闻社再次推出“时间舱”活动,轰动一时。

  参考“时间舱”活动,主办方以“对话未来城市”为主题,开展“时间芯片”——未来城市创想征集活动,记录21世纪初叶的城市生活,以及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展望。同时,邀请李政道、奈斯比特等知名科学家和学者参与评审,并将最具代表性的创想作品存入先进的电子芯片,在2010年9月23日举行封存仪式,并把“时间芯片”永久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留待28年后重新开启。在“时间芯片”封存的同时,在全球寻访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30日出生的婴儿,评选出10个“时间宝宝”。到2038年9月23日,用“时间宝宝”的指纹共同开启“时间芯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