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颖 杨健) “中国与世界各大文明对话的时机已经来临,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缘。”这是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员杜维明,在昨天论坛主旨演讲中的重要观点之一。事实上,在论坛的全体大会上,另外三位嘉宾——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勒的演讲,正印证了这一点。
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对话
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演讲者,在“传承与创新”这一话题上的对话,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厉无畏认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化的创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实践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促进了传统艺术方式的不断升级换代;同时,也只有在升级换代当中,才能够把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幢现代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保罗·安德勒认为,“建筑反映的就是生活,建筑师的责任就是重新发掘我们的文化,为历史留下我们的记忆。”在他眼里,所有的建筑都与每个人相关,尤其是跟城市里的居住者相关。他建议,保护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它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中。“如果大家感到恐惧,我们大家可能更相信这件事是重要的。如果出现风险,我们会认为这方面大家有责任,要把这件事做好。”
关于“城市文化遗产尊严”的对话
文化遗产的尊严代表着城市的尊严和城市与外界对话的尊严。单霁翔说,事实上,文化遗产有尊严的城市,就一定能够使城市更美好。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一座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创新理念。
杜维明说,城市发展至少在积累经济资本的过程中,也要积累文化遗产等社会资本。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价值,一个大都会要成为举世闻名且有影响的大都会是有困难的。
上海世博会是21世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展现各自文明美好的空间,如果大家都以开放和谦和的学习心态,主动、自觉地参加这个举世瞩目、时机难得的文明对话,那么追求卓越就不只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