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进世界气象馆的“小球大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 14:35  新浪世博

  “尊敬的各位嘉宾,欢迎您来到世界气象馆的小球大世界。在这个展区,我们以这颗小球为舞台,重点展示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

  “随着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已建成FY-2D/2E静止卫星和FY-1D,FY-3A的极轨卫星观测网络,其中FY-2D/2E构成双星观测,把时间分辨率提高到15分钟。”

  “这是我国2007年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回的图片,这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现在这个角度就是您在地球上看月亮的样子,传说中的月桂树就是您看到的颜色较深的地方——‘月海’,月海的地势一般较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类似地球上的盆地。 现在公认的月海有22个,并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月球正面。”

  “实时的红外云图能够帮助我们连续地追踪同一个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天气预报和相关服务提供帮助。”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制作的实时卫星云图,是由中国FY-2D\FY2E、日本MTSAT、美国GOES东西两星、欧洲MSG共6颗静止卫星资料共同拼接而成,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目前全球的风云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温度异常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用气象站,船泊和各种卫星的观测资料,得到的1884-2008年温度距平分布图。图中黄色和红色表示温度升高的区域,可见在1980年以来的近30年,温度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快,其中北极为地球上温度升高最快的区域。这就是全球变暖现象最直接的依据。”

  在世博会世界气象馆里,“小球大世界”一直是一个亮点,是众多参观者乐于观看和体验的一个展示项目,而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亮点”的时候,调试和维护“小球大世界”的人却在人们的焦点之外,他们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略。

  “小球大世界”,是指一个直径两米的碳纤维质地的球体,吊挂在世界气象馆二楼半空中,通过四路投影仪的影像无缝组合,全球卫星云图等信息全景呈现。尽管“小球”并不小,只不过它所承载和投射出的,是整个星球大大的世界。

  “小球大世界”这个展示项目,由华风集团提供,由集团技术部负责调试和日常维护。

  以下是他们的工作关键词:

  (1)   从试运行开始

  集团技术部的小伙子张伯雍从4月20日世博会试运行开始就进驻世界气象馆,30个连续的工作日。

  (2)   朝八晚九

  每天早八点入馆,直到晚九点闭馆(有些时候晚十点闭馆)。而且很多严谨的维护工作,往往是在闭馆之后进行,这是一项需要坚守孤独的工作。所以一个月过去了,他还不大清楚外面的天气和其他的场馆。

  (3)   每天四次

  他需要每天四次注入最新的卫星云图数据资料,所以这项工作还具有严格程序化的特征。

  (4)   无缝对接

  “小球大世界”的影像是由四路投影仪从不同角度投射而成,但要实现精准的无缝对接,不能让参观者可出些许的重叠或者不同步。然而很轻微的声响、振动都有可能造成“小球大世界”在展示方面的错位或瑕疵,这需要维护人员随时检测和调试,需要随时观察,警觉地审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眼急手快、处置方式迅速准确。

  (5)   第一保护者

  “小球大世界”内容丰富、形态生动,很多参观者往往情不自禁地要与其“亲近”一番,这时候,我们的维护人员还要担任它的第一保护者的角色。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6)   终极讲解员

  如果遇到参观者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而场馆讲解员不能提供准确答案的时候,我们的维护人员必须能够做出正确解答。他们所承担的,是终极讲解,是服务的最后一道关。

  5月18日,我在场馆里见到了华风集团技术部的两位同事:在气象馆里默默服役了一个多月的张伯雍,以及前来接替他工作的周杰。他们都很自豪,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也很自豪,他们呵护的“小球大世界”是世界气象馆里的亮点,并且希望以后在其他的科普活动的场合,还能够承担维护和展示我们“小球大世界”的机会。

  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艰辛,他们的自豪感,都让我们心生敬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