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网12月26日消息:“三五行动”开展半年多来,遵守秩序、礼让他人,正逐渐成为上海市民的自觉行为。在2009年最后一个“秩序日”,记者走近迎世博“三五行动”志愿者、参与迎世博600天行动视察的市政协委员以及普通市民,倾听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点滴变化。
变化:“谦让”氛围正在形成
记者:为迎接世博会,上海启动了600天行动计划,推出“三五行动”。一段时间以来,您觉得上海城市的公共秩序发生了哪些变化?
乘车让座的人多了蒙古路28弄居民王屏东:小小车厢,文明涌动。现在出门坐车,感觉让座的人多起来了。以前坐车,感觉来自外省市的、年龄大的乘客,看到我和老伴会主动让座,但实话说,让座的频率并不高。如今,我和老伴带着“老年卡”乘车,把卡往POS机上这么一刷,仿佛是为我们向全车乘客作了一次“温馨提示”,马上就会有两三个人站起身来,把位子让给我们,其中很多是年轻人。
左行右立正成风尚五里桥街道居民李大宽:最近一段时间,我乘地铁,发现在没有志愿者的情况下,很多乘客也自觉“左行右立”,以往那种站在扶梯中央、或者堵住左边通道的情形,正在减少。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少不了示范与宣传。我们作为志愿者,一定会把这种“文明模式”继续发扬光大。
王屏东:老实说,一开始,我还真搞不懂为啥乘坐扶梯上下,还要讲究一个“左行右立”。我和老伴出门去,也习惯了并排站着,方便互相搀扶一把。后来,我特地留心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左行右立,给有急事赶电梯的市民留出通道,这是文明的体现。打那以后,我和老伴再乘电梯,都会彼此提醒,保持一前一后的“队形”。
排队讲究“一米线”浦东金杨新村居民王茜:现在不管是去银行、电力公司,还是乘公交、地铁,排队秩序好了很多。尤其是“一米黄线”的规矩,现在大多数市民都能遵守。记得今年4月,我在机场排队安检,当时排队的人特别多。轮到我时,身后的一名男士紧跟着走向安检台。这时一名志愿者提醒:“这位先生,请您遵守一米黄线,在黄线后等待,谢谢配合。”现在,很多有“一米黄线”的地方,都摆放了宣传提示,时刻提醒市民自觉排队。
机动车抢道的少了市政协委员袁刚:我是开车的,总体感觉现在机动车遇到交通拥堵时,乱鸣号、争抢道的情况少了。在机非混行的道路上,以前经常能看到人车争道,个别司机还摇下车窗骂两句;在匝道口两条车道合并一条时,谁也不让谁,结果大家都死死堵在那里。现在机动车彼此礼让,机动车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情况比较多了。尤其在学校门口,我经常去接孩子上下学,感受比较明显。
行动:志愿活动聚集更大效应
记者:市民素质的提升,志愿活动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社区居民动员起来李大宽:迎世博600天以来,我们社区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对大家的要求明确,要做“示范者”、“宣传者”、“劝导者”。依托每次“三五行动”,我们把居民动员起来,通过各种表演形式、现场观摩,加深他们的认识。这么多次“三五行动”下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志愿服务要有沟通技巧卢湾宣传文化服务中心陆炜:今年初,我作为交通志愿者,被安排到了瑞金南路瞿溪路口。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道路改造,满地灰尘,红绿灯又失效,很多骑助动车送孩子上学的市民从各个方向汇聚过来,完全不看红绿灯,交通秩序的混乱可想而知。这对志愿者是一大考验。若只是提醒他们遵守交通法规,他们根本不理会。这个时候,就必须注意沟通技巧,比如提醒市民为了孩子的安全,小心驾驶;为了彼此安全,宁等一分,不抢一秒。跟市民将心比心,更容易得到理解与支持。
期待:以人文道德滋养城市精神
记者:如今市民对遵守秩序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让这种效应持续下去?尤其在“世博后”,以什么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抓手?
城市“硬件”要上去 陆炜:市民素质的“软件”提升,需要城市“硬件”的配合。就在我做志愿者的路口,随着道路改造结束,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再加上劝导文明行动打下的基础,最近大家交通守序意识强多了,耐心等待红灯转绿的人也多了,基本看不到乱穿马路的现象。
居民区日常宣传很重要市政协委员金忠贤:一些市民在正常情况下能遵守秩序,但不一定能在特殊环境下遵守秩序,这除了潜移默化的程度不够,也显示出相关部门需要更多实际演练,指引市民在特殊环境下如何守序。今后若志愿活动减少,还需加强宣传,发挥居委会作用,在居民区经常开展提高市民素质的宣传教育。
守序要从自己做起袁刚:遵守秩序,其实也体现了市民包容和礼让的心态。目前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应该多考虑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乱穿马路、不排队、不让座等表面看是秩序问题,实质上也有我们传统文化断层的问题。我们从小接受“五讲四美”、“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传承下去,在人生起跑线上就接受这些人文道德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美好的人文精神需要从自己做起,从家人做起,从身边做起。
作者:张骏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