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网6月12消息: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21世纪头十年的两大国际盛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列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意在探讨如何完善城市功能,如何塑造城市与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唤起国际社会对城市问题的普遍关注,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和古代最具开放性的地区之一。丝绸之路促进了城市由散落向聚合的发展,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城市,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也为中西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海世博会甘肃馆的主题“丝路·城歌” 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通过展示甘肃城市独具的人文特质和发展脉络,探讨和思考城市发展如何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时代问题。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情况。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博会的基本情况及中国参加世博会工作情况;二是上海世博会的最新筹办进展情况;三是举办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一、世博会的基本情况及中国参加世博会工作情况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
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世博会。世博会的初衷是展示国家工业革命的成果,世博会上展出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生产技术,展现了各参展国家,尤其是主办国的国力。1851年5月1日,为展示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会——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帏幕。伦敦世博会成为启动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动力,其成功使以后的世博会与奥运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世博会也因此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至今,世博会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等借助世博会的平台展现在公众面前。蒸汽机、火车头、电梯、电灯、留声机、无线电话、电视机、机器人等新发明新成就都是在不同时期的世博会上首先面世的,他们与工业革命、汽车革命、通讯与信息革命、以及环保革命息息相关,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很多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都成为重要遗产,作为划时代的像举世闻名的伦敦的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模型塔等标志性建筑,就是历次世博会留下的建筑史上的里程碑。158年的世博会的历史,代表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史。
总而言之,世博会推出推广新产品新科技,推动经济科技发展;提出倡导新理念新思维,促进人类科学发展和对世界的新认知;增进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各国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是世界各国经贸、科技、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盛会,是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
世博会的申办和举办必须遵守《国际展览会公约》的各项规定,在国际展览局的监督、管理下进行。《国际展览会公约》是一个政府间国际条约,签订于1928年;国际展览局(简称BIE)依据《国际展览会公约》成立,是负责协调、管理世博会举办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15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3年加入《国际展览会公约》,正式成为国展局成员国。受国务院委托,贸促会负责我国参加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相关事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自1982年至今,贸促会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了12次世博会。通过多次参展,我们向世界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往来,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上海世博会最新筹办进展情况
自2002年12月3日,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举办权以来,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的汇报,要求各省区市和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以下各项筹办工作,努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组委会的领导下,上海世博会参展事务、工程建设、宣传推介、运营准备、市场开发等各项筹办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参展事务顺利推进
国际参展方面,截至2009年5月31日,共有23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90个国家和48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1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任命了展区总代表,20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签署了参展合同, 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了国家馆日和特别日。
国内参展方面,各省区市对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高度重视,专门筹办领导机构。目前,各省区市均已提交主题陈述方案,参展主题全部确定。在此基础上,省区市开始展览展示设计,参展筹备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入展览展示的演绎、策划和设计阶段。有5个省区市已递交展示设计方案。港澳台参展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企业参展方面,企业招展工作基本完成,已有16企业馆落实参展企业, 14个企业馆签署参展合同。各参展企业正在积极筹展,部分企业馆已开工建设。
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方面,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两大创新。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的15个实物案例中,已有7个案例动工建设;40个展馆展示案例中,34个案例已完成签约。已有1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2个城市最佳实践区、国内各省区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所有参展企业确认参与“网上世博会”。
(二)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1.“一轴四馆”永久建筑。世博轴已基本建成10米平台,世博中心完成幕墙外立面封闭,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均已结构封顶,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年底都将全部完成。其中,中国馆、主题馆9月份将进入布展。
2.临时场馆。目前,22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的自建馆以及9个企业自建馆已经开工。今年7月底前,所有自建馆将全部开工,年内实现全面布展。租赁馆已33有个开工,21个建成,并已开始陆续移交给参展方布展。联合馆将建11个,可以容纳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个已竣工,其余9个正在建设。
3.园区道路及市政工程建设。浦东园区规划市政道路已完成约81%,浦西园区规划市政道路已完成约65%。浦东、浦西园区高架步道项目完成工程进度60%。园区内部道路已经贯通。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正在进行内部结构、旁通道及机电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施工。轨道交通13号线正在进行站本体及附属设施的施工。
(三)宣传推介加大力度
根据组委会部署和安排,从今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开始,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媒体整体启动了世博会新闻宣传工作,开设专刊、专栏、专题,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为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组委会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宣传周”活动,自2007年开始已在全国15个省区市和港澳台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营工作全面展开
活动策划方面,开闭幕庆典、高峰论坛、国家馆日、主题论坛、公众论坛、文化演艺活动等总体设想和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预计各类活动总数达2万场次。门票销售方面,团体门票销售已经开始,个人门票销售7月1日启动。安全保卫方面,各项安保工作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同时,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交通保障、观众接待、医疗卫生保障等各方面的运营准备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五)市场开发基本完成
截至5月31日,上海世博会的赞助企业数量已达40家。其中全球合作伙伴为13家、高级赞助商13家以及项目赞助商14家。
三、举办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一)总结世博会历史,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扩大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和国际事务的能力,也有着长远而深入的影响。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办好世博会,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对于举办国而言,举办世博会,对外可以充分显示国家形象、促进外交和国际合作交往,体现我国发展理念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内可以有力地凝聚人心,提升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
2.经济意义。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甚至能带来新的一轮区域经济起飞。这已经成为普遍共识。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使西班牙南部原来相对落后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带动了下萨克森州经济的复苏。据预测,上海世博会将产生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引发的延伸投资150亿至300亿美元,庞大的投资将直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展,7000万观众参观,将直接带动衣、食、住、行以及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由此产生内部需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举办上海世博会,将为促进我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提供难得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世界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就认为:“各国可以借此机会聚集到一起共同面对全球危机,进行全球合作,并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一个世纪的进步”,探讨如何应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走出了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如今,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又将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时刻。世界各国可以借助世博会的平台,探讨对策,形成共识,应对危机。
此外,对承办城市而言,世博会通过新技术创新改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信息和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等,完善了基础设施、机场、道路、桥梁、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3.文化意义。举办世博会将带来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融合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纵览世博会历史,不难发现,世博会留下的精神遗产,远远大于物质遗产。
(二)根据组委会部署,各省区市将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包括展示、论坛和世博园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参与到沟通推介、观众组织、票务推广及销售、市场开发等相关工作中。这对各省区市展示地方特色,推动各地经济、旅游、文化和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馆是国家名片,省区市馆作为中国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向参观者展示各地特色,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多姿的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文明,展现城市建设成就和科技环保发展成果;各省区市参与世博会的过程,从筹备到展出,都将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省区市,借助上海世博会有利的宣传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各省区市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另外,上海世博会上各省区市的“活动周”,届时将成为众多媒体的聚焦点,希望各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好媒体资源,把参展活动推向高潮。
2.世博会的主旨虽然是探讨和解决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但也为经济贸易合作和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上海世博会不仅讨论城市发展理念,也很关注各参展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和发展前景。各地通过世博会借鉴成功的发展理念,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同时发掘推广自身优势,开展经贸合作,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上海世博会为各地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与世博会门票销售、园区商业活动、特许产品经营和旅游推介提供巨大商机,有力地促进了各省区市的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3.甘肃省此次参与上海世博会,将会有精彩的展示和活动,让甘肃人民更加了解甘肃,热爱甘肃,增强甘肃人民的自豪感,提升甘肃省的凝聚力。各省、区、市高水平、高质量的展示,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省区市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民众对参展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地将以主人翁的态度和热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当地民众大局意识和文明素质,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共同筹办好世博会。世博会的展示、论坛、活动都要围绕主题展开,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省区市馆的精彩展示注重展示形式和方法的创新,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能够反映现代最新科技成果与创新,开阔民众视野,启迪智慧。
结束语:举办世博会是国家行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办好上海世博会,需要举全国之力,集各方智慧。这对我们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组委会的统一部署,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齐心协力,把上海世博会办得成功、精彩、难忘,为中国争光,为世博添彩,让世界满意。
欢迎各省区市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共享世博效应;欢迎大家届时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
演讲人: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联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副主任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