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正文
□世博记者 孙 磊 韩小妮
和爸爸说英语,和妈妈说中文,和弟弟说德语,对于奥地利馆讲解员西蒙来说,这已经是再习惯不过的事。不仅如此,奥地利馆里的保洁阿姨很喜欢用上海话和这个漂亮的大男孩交谈。
从上海申博成功的那天起,西蒙就关注着世博会,关注着上海。如今,讲解员的工作令他十分满足,而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的理由,也不再仅仅因为她是“妈妈的故乡”。
和“茜茜公主”跳宫廷华尔兹
因为中文说得溜,西蒙常常被安排在馆门口迎宾。又因为同时拥有奥地利和中国血统,这位又高又帅的奥地利大男孩似乎很受游客们欢迎。“每天要求和你拍照的人大概有多少?20个?”“我想大概每小时就有20几个吧。”西蒙大方地回答道。
西蒙在馆内的工作不仅是讲解和迎宾,有时还会在演出区域和扮演“茜茜公主”的工作人员一起跳宫廷华尔兹。许多奥地利人上学时都学过这种传统舞蹈,馆内的演出就由几位工作人员轮流参与。为了教会一些不会跳的同事,大家在上午开馆前还会聚在一起练习,为以后的“特别演出”作准备。
爸爸特别希望我学好中文
西蒙的中文名字“柯西蒙”是姨妈给他取的,由于妈妈是上海人,他从小就有了中文的语言环境,就连从小听妈妈讲的故事,也几乎都是中国的。但令人意外的是,真正促使他好好学习中文的,却是父亲。“爸爸虽然是奥地利人,但平时和妈妈都讲英文,所以我和弟弟也跟他讲英文。”然而,西蒙的父亲却没有要求他们在家讲德语,反倒是每次看到妻子对儿子说话夹杂着中文和英文时,都会提出让她跟儿子们完全说中文,甚至还支持西蒙在高中毕业后到上海生活一年,好好学习中文。“不知为什么,爸爸特别希望我能学好中文,大概是希望我做他和妈妈的翻译吧?”
有趣的是,奥地利馆的保洁阿姨知道西蒙的妈妈是上海人后,便“不遗余力”地和他说上海话。这让西蒙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虽然大多听得懂,但却不怎么能说。尽管如此,妈妈的“家乡话”还是让他备感亲切。
“上海给年轻人的机会很多”
小时候,西蒙曾随妈妈来过两次上海,那时他对这座城市并不怎么喜欢,总觉得人太多,显得有些嘈杂。在上海学习中文的那一年,他认识了许多上海朋友,这些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点滴,却渐渐丰富了他对上海的印象。他变得喜欢上海,喜欢所有人围坐在圆桌前一起吃饭的饮食习惯,喜欢中餐纷繁多变的烹饪方式,喜欢和朋友们一起K歌,也喜欢深夜里依然灯火通明的街道。
在上海生活一年的时间不算久,却让他回国后十分想念,相比上海的“热闹”,奥地利的安静都让他有些不习惯了。听说上海申博成功后,西蒙便一直在关注,终于等到奥地利参展的消息,他马上兴奋地去负责备展的部门报名。“上海给年轻人的机会很多,特别是在世博会上,不管来这里的理由是什么,我想很多朋友和我都有相同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