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正文
如果你在场馆外阅读世博理念觉得有难度,不妨来点更简单直接的,比如只看外墙材料,也能琢磨出不少门道。
葡萄牙馆外立面采用大量天然软木,这种材料为当地特有,环保、易回收;巴西馆形似“鸟巢”,外墙被数千根不对称绿色木条包裹,同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与巴西馆比邻而居的加拿大馆,也拿木头做文章——外墙覆盖本国著名的红杉木,隔音隔热能力强;天然防腐,不用担心梅雨影响;木香清淡,雨水浸后,芬芳更浓。
竹材也颇受欢迎。越南馆就是一间“竹屋”,竹墙如波浪起伏,让人联想起河流蜿蜒,还能有效减少太阳光的热量。世博会结束后,这些竹子将被重新利用,修建社会福利设施或改造校舍。挪威馆外墙竹饰,西班牙馆的藤条、柳枝、竹子,印度尼西亚馆穿透屋顶的几排修竹……韧性强、可持续使用的竹子,频频亮相,体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
有些场馆兼容并蓄,如印度馆,外墙选用太阳能电池板、风车、草本植物、竹木等材料,实现“零化学物质”设计。
除了“原生态”,“高科技”是外墙材料的另一看点。意大利馆的透明混凝土外墙,法国馆的白色玻璃纤维加强混凝土外墙,都用上了新型材料,凸显“创新,环保,高科技”。
进世博场馆前,试着先认认建筑材料,别有一番趣味。当然,用眼睛看就好,高抬贵手,不要随便伸手触摸,更别提敲打、题字了。(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