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76年中国留美少年参观世博会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 16:03  

  “我看到啦!”一声惊喜的喊叫之后,载着世博摄制组的车停下,百米开外的绿树丛中,一块高大的浮雕赫然在目:一个东方少年,似乎正向一位身着清代服饰的官员作揖问候。“应该就是了!”我们兴奋地下车,奔向想象中的中国少年参观世博会的纪念碑。

当时报纸刊载中国人在世博会的图片

  费城的费尔蒙特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1876年世博会会址。这是一届为庆祝美国建国百年而举办的世博会。当时,有人担心欧洲君主国会拒绝参加这一纪念独立革命胜利的活动,结果恰恰相反,英国女王率先宣布派出大规模展览团参加。接着,沙皇、苏丹和日本天皇一一接受邀请。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场景

  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是一次重要的博览会,就在这一年,贝尔博士发明了世界第一部电话,立即送到了博览会上展出,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在吴淞至上海开通。和以往几届一样,中国皇帝对世博会依旧缺乏热情,照例是海关内的外籍雇员代为办理大清国的世博出展事宜。他们送去了传统的绸缎、象牙雕刻、景泰蓝等展品,还有纯银打制的27套件挖耳勺和工艺精美的小脚绣花鞋。

  但历史没有就此止步。

  1876年8月21日,一群安静的中国少年来到世博会场,鱼贯行走在各个展馆中,“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举止有外洋风派”。一位名叫李圭的中国海关随员恰在费城参与办博,他详细记述了这113个男孩的世博参观历程。在日后风行中国的《环游地球新录》中,李圭写道:因择其年较长者,询以此会究有益否?则云: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交谊,益处甚大。

改建后的全美第一家触摸博物馆

  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重读当年的对话,仍深深感慨。要知道,这群十几岁的留美幼童,是家中父母与政府签下“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字据后,才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短短几年过去,他们不仅在世博会场与国内来客侃侃而谈世博效应,而且他们在美国求学的作业本,竟然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展品!一心寻求中国富强之道的李圭怎能不大加赞赏?而这次世博会上的偶然邂逅,也成为中国少年与世博会初次相逢的文字见证。

  盛夏中的费尔蒙特公园,我们快步奔向那块浮雕,满心希望能找到这些中国少年参加世博会的更多痕迹。走过路边石桥,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正临水而坐,面前是一座亚洲风格的庭院建筑。难道是一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中国展馆?路边铭牌标示,我们偶遇的是建造于1876年的日本馆。

夕阳中的1876年日本馆

  在此之前,我们在费城的寻访不算顺利。李圭描写的展览大厅,现在已经变成全美第一家“触摸博物馆”(“Please Touch Museum”)。可惜的是,场馆正在进行大修,要在工地上寻找1876年参观者留下的脚印,恐怕只是奢望。善解人意的女馆长特意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开放档案室。档案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取出标有“China”标签的盒子,帮助我们一张张翻捡着老照片,又拿出一叠老报纸。其中,确有几张中国人在世博会的图片,但遗憾的是,都没有留美幼童在费城参观的身影。

  费城拉萨尔大学的查尔斯·迪斯诺耶斯(Charles Desnoyers)教授长年研究古代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历史,完整翻译了《环游地球新录》,英译名为《A Journey to the East》Li Gui’s A New Account of a Trip Around the Globe。 迪斯诺耶斯教授在采访中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参观1876年世博会,是当时的费城大事件,不但报纸天天跟踪采访,连孩子们每天中午就餐的饭馆也挂起了中国龙旗以示荣耀,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专门接见了这113个中国男孩。

  

  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美国总统接见中国少年,居然有日本官员陪同会见。迪斯诺耶斯教授的解释是,明治时期的日本正在迅速崛起,也有相当数量的日本幼童来到美国留学,有的还和中国幼童同校就读,明治政府尽管财政上有不少困难,仍拿出巨额资金用于学校教育,当时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所有政府部门中最多的。因此,这位名叫田中不二(Fujimoro Tanaka)的日本文部大辅成为世博会上重要的亚洲客人。

  “啊?看错啦!” 越来越走近那块浮雕,我们同时发现,哪里是中国少年在向李圭恭谦作揖,分明是手抱水瓶的西洋女子与一位老人!底座上还有几行字,饮水思源云云。不过,即使靠近看,还是像长袍马褂留辫子的中国人啊。回程的车里大家都沉默着,一整天的寻找,最后以想当然式的误读而告终。一百多年前,会场上,李圭向中国幼童询问世博会上什么展品最好,得到的回答是:外国印字法,中国雕牙器。再问:想家否?答:想也无益,惟有一意攻书,回家终有日耳。在费城一心想着学习西方科技的孩子们不会想到,1881年,清政府决定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中国少年,终于没有完成少年中国的梦想,留给今天多少无法实现的历史假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