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门票高度防伪至今未发现假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9日 07:35  新闻晨报

  □世博记者 毛 懿

  每一张世博门票都内置一块芯片,该芯片带有一个全球的唯一号码,同时,每一张门票在制作时将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制票号码。这意味着,每一张世博门票都会是全球唯一的。由于其高度防伪,目前,上海世博会门票还没有发现一张伪造假票。昨天,记者专访了承担上海世博会门票系统建设的上海华虹集团下属的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徐明。

  ■高性能

  80万试观者仅极个别坏票

  说起华虹公司,估计大部分市民会有陌生感。但是,一谈到二代身份证、上海交通卡、社保卡等,保证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家公司早就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徐明透露,一张世博会门票仅有薄薄的0.5毫米厚,还内置了一块华虹的芯片和天线线圈,大小只比门票小一圈。“世博会的门票设计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求芯片的安全性高、防伪能力出色,不能让一张假票入园。”上海世博会运营至今,还未发现一张假票。

  其次,门票内置芯片还必须是一款成熟的产品,其使用性能应十分可靠。“去年7月1日开始向外销售门票,到今年10月底世博闭幕,门票在游客手中的持有期限最长超过1年,这就要求门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不会‘过期’失效。”性能可靠还意味着出错概率小。因为“一款成熟产品的出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如果按照7000万人次的客流预估,产品即便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也会有7000位观众拿到‘坏票’。”

  最终,华虹在制作世博会门票时,选择了和上海交通卡同一类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并在市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对芯片产品的厚度和面积进行了优化。“正式开园前的6场试运行里,约80万名参观者中只发现极个别‘坏票’,达到了世博会对门票可靠性的设计要求。”

  ■高防伪

  每张门票都有唯一编码

  与交通卡对比发现,世博会门票长出了一截。“这就增加了伪造的难度。”徐明表示,世博会门票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的纸质门票,观众会有更好的手感。

  门票本身还采取了大量的防伪措施,外部印刷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承担,“这可以看作是将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应用到了世博会门票上。”而作为门票内部的芯片,也高度防伪。徐明透露,制作之初,芯片内就会被写入一个初始数据,赋予芯片一个号码。“内部的芯片号码和门票背后印刷的制票号码一一对应,且都是全球唯一。”这也意味着,每一张世博门票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博的检票设备上,会对门票的唯一编码进行鉴别,即使有人伪造出门票,但由于其没有全球唯一编号,最终也会被检票机拒之门外。

  徐明透露,在门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都有相应的保管箱子,每个箱子都会被贴上一张电子标签。“从门票上车、下车到入库,数字管理和全过程都会受到监控,确保世博门票的安全。”此外,即使物流配送过程中遗失了门票,也没有关系,因为它们还没有具备合法身份——销售前,门票还必须写入一次销售记录。这样,这张门票才会最终走到市民手中。

  在高峰时期,世博会门票的月供应量达到300万-400万张,因此,华虹安排了专业团队驻守现场,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

  ■高环保

  两侧压痕LOGO显示票检

  怎样才能证明一张门票已被使用,并且可以让持票人一目了然?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幕后调整了无数次。

  初始,设计人员想通过常见的门票打孔、裁剪角的方式,表明门票已被使用。“但是,如果有10万人次通过一个检票口,那么被剪下、打下的小碎片,最后积少成多,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而且,打孔、减角等方式破坏了门票的完整性,一方面影响其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观众通过的速度无法保证。”徐明表示,3日票、7日票就更不适用这一办法,一不小心,芯片就容易被破坏。

  最终,设计人员想出了采用门票两侧进行压痕的方式进行提示,并连续进行了10万张的压痕试验,证明这一方式不影响使用,又有明显提示。“压什么字,又成了方案的焦点。”徐明透露,原先压痕字迹设计成“已使用”的中英文,但从观众体验的角度来看,未免显得过于冷淡。最后,方案确定为“EXPO2010”。

  ■高科技

  票检每5分钟统计入园数

  徐明告诉记者,票检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入园人数。“我们可以做到每五分钟上报一次人数。”这一数字会及时在世博园区控制中心显示。“园区哪一个检票口较为拥堵,后续人流可以向哪里疏导,票检系统都提供了科学依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